文章解析

guān

朝代:宋作者:方岳浏览量:1
lín
guāng
lòu
yān
fēi
shī
湿
chūn
shā
xiāng
gān
竿
shuǐ
xuě
huā
fēi
chūn
féi
yín
dāo
zhēng
sān
zhuī
wáng
jiàn
sōu
yuān
sǒu
jiào
lèi
yǒng
wèi
yàn
xīn
shí
shí
xié
yáng
biān
tīng
míng
fāng
qián
yún
lán
xià
yàn
shǒu
zuó
suǒ
suì
láo
ěr
huán
zāi
sài
shàng
jiāng
jūn
ěr

译文

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下,雾气将四周浸润得潮湿,一群鸬鹚站立在春日碧色的沙滩上。渔人用湘竹鱼竿击打水面,溅起的水花如雪花般纷飞,鸬鹚纷纷潜入水中,此时春溪的鱼儿正肥美。鱼儿如银刀般在水中挣扎,争抢着往洞穴里逃窜,那速度比鹘鸟追捕兔子还要快。鸬鹚在水底各处搜寻,把鱼儿几乎捕尽,没有留下什么活口,它们似乎还有余力,心情也格外兴奋。傍晚时分,斜阳映照,鸬鹚们十十五五地聚集在一旁,听到渔人呼喊名字才纷纷游向前。它们把捕到的鱼吐在竹篮里,自己却顾不上吞咽,渔人用手收拾着零碎的鱼,慰劳回来的鸬鹚。哎呀,这捕鱼的场景真是奇妙啊,渔夫子的这般本事,塞上的将军哪能比得上呢。

逐句剖析

"林光漏日烟霏湿":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洒下,雾气将四周浸润得潮湿,

# 霏:飘扬。

"鸬鹚簇立春沙碧":一群鸬鹚站立在春日碧色的沙滩上。

# 鸬鹚:一名鹈,又名乌鬼,俗谓之水老鸦。

"湘竿击水雪花飞":渔人用湘竹鱼竿击打水面,溅起的水花如雪花般纷飞,

# 雪花:雪白的水花。,湘竿:用湘妃竹制成的篙竿。

"鸬鹚没入春溪肥":鸬鹚纷纷潜入水中,此时春溪的鱼儿正肥美。

# 春溪肥:春水弥漫,鱼儿肥美。

"银刀拨刺争三窟":鱼儿如银刀般在水中挣扎,争抢着往洞穴里逃窜,

# 三窟:狡兔三窟。

"乌兔追亡健于鹘":那速度比鹘鸟追捕兔子还要快。

# 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羽毛青黑色,尾巴短。,乌兔:乌飞兔走。

"搜渊剔薮无噍类":鸬鹚在水底各处搜寻,把鱼儿几乎捕尽,没有留下什么活口,

# 噍类:原指活人,这里指尚生存的鱼儿。,薮: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余勇未厌心突兀":它们似乎还有余力,心情也格外兴奋。

"十十五五斜阳边":傍晚时分,斜阳映照,鸬鹚们十十五五地聚集在一旁,

"听呼名字方趋前":听到渔人呼喊名字才纷纷游向前。

"吐鱼筠篮不下咽":它们把捕到的鱼吐在竹篮里,自己却顾不上吞咽,

# 筠篮:用竹皮编织成的鱼篮。

"手捽琐碎劳尔还":渔人用手收拾着零碎的鱼,慰劳回来的鸬鹚。

# 劳:指慰劳捕鱼回来的鸬鹚。,捽:揪,用手抓住。

"呜呼奇哉子渔子":哎呀,这捕鱼的场景真是奇妙啊,渔夫子的这般本事,

"塞上将军那得尔":塞上的将军哪能比得上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观渔》为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以生动笔触,细致展现了鱼鹰在渔父有条不紊的指挥下捕鱼的完整过程。篇末两句,诗人巧妙点题,直抒胸臆。他对服从指令、奋勇捕鱼的鸬鹚称赞有加,更对其主人渔夫的勤劳与智慧予以高度赞扬。借这一渔猎场景,暗中讽刺当时守卫边塞的将领。他们行事平庸,指挥无方,怯懦畏缩,与渔夫的精明干练形成鲜明对比。如此,诗人赋予了这首诗深刻的社会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后期诗坛大家

方岳(1199~1262),南宋文学家。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进士,官至朝散大夫。方岳被视为南宋“江湖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从江西诗派入手,后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风格疏朗淡远,语言清新,不作艰涩之辞,而喜组织故事成语作新巧对偶。词风近辛弃疾一派,慷慨豪壮,也有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文章议论畅达,四六偶对精切,为时人称道。代表作品有《山中》《感怀》《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与赵端明书》等。著有《秋崖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描绘了鱼鹰捕鱼的精彩场景诗中体现了鱼鹰的尽职、渔人的智慧与勤劳,表达了诗人对渔夫和鱼鹰配合默契、勤劳劳作的赞赏之情。将渔人与边塞将领对比,讽刺了当时边塞将领的平庸懦怯、指挥失当,揭示了社会现实中军事指挥层面存在的问题,抒发了诗人对这一现象的不满与感慨。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前两句“林光漏日烟霏湿,鸬鹚族立春沙碧”描绘出一幅静态画面。阳光透过树林间隙洒下,周围雾气弥漫,湿气浓重,一群鸬鹚静静地站立在春日碧色的沙滩上,营造出静谧氛围。而后两句“湘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则笔锋一转,写渔人用湘竹鱼竿击打水面,水花如雪花飞溅,鸬鹚受令瞬间全部扑入水中,从静到动,动静转化自然,强烈的对比让画面充满张力,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冲击。烘托:“十十五五斜阳边,听呼名字方趋前。吐鱼筠篮不下咽,手捽琐碎劳尔还”这几句诗描绘了斜阳下,鸬鹚们十十五五聚集在一旁,听到渔夫呼喊名字才纷纷游向前,将捕到的鱼吐在竹篮里,自己顾不上吞咽,渔夫则一边用手收拾零碎的鱼,一边拿小鱼慰劳鸬鹚的场景。通过对鸬鹚听从指挥、积极上交猎物以及渔夫亲切呼唤、犒劳鸬鹚这些细节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渔夫的形象。鸬鹚的训练有素、对渔夫的顺从,暗示了渔夫平日里的精心训练与指挥有方;渔夫对鸬鹚的亲昵呼唤和用小鱼慰劳,又烘托出他对鸬鹚的体恤。借助这些围绕鸬鹚与渔夫互动的描写,多侧面地烘托出渔夫勤劳、智慧且富有人情味的特点。卒意显志:在前面十二句诗中,诗人详细描绘了渔人驱使鸬鹚捕鱼的场景,从鸬鹚在春沙上伫立,到入水捕鱼的敏捷,再到斜阳下听从渔人呼唤吐出鱼的画面,展现了捕鱼过程的奇特与精彩。而结尾这两句“呜呼奇哉子渔子,塞上将军那得尔。”,发出“呜呼奇哉子渔子”的惊叹,直接表达对渔人捕鱼技巧和与鸬鹚默契配合的赞叹。随后将渔人巧妙驱使鸬鹚捕鱼的本事与“塞上将军”进行对比,指出塞上将军也难有如此巧妙的手段,于诗末点明主旨,凸显了诗人对渔人独特技艺的高度赞赏。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十四句是精彩的捕鱼场面记叙,分三层徐徐展开,引领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同作者一道立于河岸,兴致盎然地观看着这场鱼鹰捕鱼的精彩“战役”。开端四句,“林光漏日烟霏湿,鸬鹚族立春沙碧。湘竿击水雪花飞,鸬鹚没入春溪肥”,诗人以精炼且流畅的语言,点明春日这一特定时间与溪边的地点。先勾勒出一幅静谧画面:阳光透过树林洒在雾气氤氲、湿气浓重之处,鸬鹚静静伫立在春日的碧色沙滩上。随后,渔夫一声令下,湘竹鱼竿击水,水花飞溅如雪花,鸬鹚瞬间全部扑入水中,由静到动的转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瞬间营造出紧张气氛,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刹那间的激动与紧张。接着“银刀拨剌争三窟,乌兔追亡健于鹘。搜渊剔薮无噍类,馀勇未厌心突兀”四句,诗人妙用多个成语,将水中战斗刻画得淋漓尽致。“银刀拨剌”形容鱼儿如银刀般挣扎逃窜,“狡兔三窟”描绘被攻击的鱼儿试图凭借多窟躲避追捕;而鱼鹰则如“乌飞兔走”般迅速,似“兔起鹘落”般狠厉。此描写,不仅凸显鱼鹰搜遍深渊湖泽,余力未尽的勇猛,也展现出鱼儿拼命挣扎的状态,几乎被捕捉殆尽。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作为观渔者敏锐的观察与丰富的联想,仿佛亲眼目睹这场激烈角逐。第三个层次“十十五五斜阳边,听呼名字方趋前。吐鱼筠篮不下咽,手捽琐碎劳尔还”四句,笔调由紧张转为轻盈舒缓。水中追逐结束,斜阳下,众多鸬鹚十十五五井然有序地回到船上。渔夫呼唤着鸬鹚名字,它们便乖乖趋前,吐出捕获的鱼,即便自己尚未吞咽,渔夫则一边收拾零碎的鱼,一边拿小鱼慰劳它们。这一场景通过对鸬鹚昵称的呼唤与慰劳动作,多侧面地烘托出渔夫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渔夫与鸬鹚间的默契与温情。诗的最后两句“呜呼奇哉子渔子,塞上将军那得尔”,诗人毫不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通过将勤劳智慧、指挥有方且体恤下属的渔夫,与当时边塞作战的将领进行对比,讽刺了塞上将军的平庸懦怯、指挥失当,抒发对边塞军事状况的不满,期望将领能如渔夫般,如此方能保家卫国。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方岳《闻莺》

下一篇:宋·方岳《雪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