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腰空舞翠裙烟":纤细的腰肢空自舞动,翠色的衣裙如轻烟般飘动。
"尽日不成眠":一整天都无法安然入睡。
"花尘浪卷清昼":白日里,花尘像波浪一样翻滚,
"渐变晚阴天":渐渐到了傍晚,天空变得阴沉。
"吴社水":吴地神社旁的水边,
"系游船":系着游春的船只。
"又轻年":又过了一整年。
"东风不管":东风毫不在意,
"燕子初来":燕子刚刚归来,
"一夜春寒":整个夜晚都透着初春的寒意。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人词。介绍了独居女子在春日里的情景,她身着翠裙舞动柳腰却无人欣赏,整日难以入眠,白天繁花如浪,傍晚天色渐阴;又提及吴地水边系着的游船,感叹时光又过一年,东风肆意吹拂,燕子刚归来,女子却在春夜里忍受寒意。表达了诗人对离异姬妾的思念,以及女子独守空房的孤寂与怅惘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花尘浪捲清昼,渐变晚阴天”,以白日花尘翻涌、傍晚天色转阴之景,写春日天气多变,暗衬女子心情如天气般时晴时阴,将其内心的起伏愁绪寄于眼前之景。下片“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借东风无情、燕子归来、春夜寒冷之景,流露女子孤独无依的凄凉,景中含情,情随景生。
3. 分段赏析
上片“柳腰”两句,写女子怀春之情。说她身着翡翠色衣裙,扭动柔软细腰翩翩起舞。可舞姿虽美,却无人欣赏,只好兴味索然地回房独卧,躺在床上却辗转难眠。这两句生动展现出孤独女子怀春时,醒着不是、睡着也不是的境况。“花尘”两句,描绘春日景致。春日白天繁花似锦,艳阳温暖;到了傍晚,天空却不知不觉阴沉下来。江南春天“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特点,词人用十一个字便传神概括。这里明写天气,暗中也刻画出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如春日天气般忽晴忽阴、时喜时悲,难以自控。下片“吴社水”三句,指明所在之地。吴地郊外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慨: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一年春天郊游之时。“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见景生情的心境。她说:“东风只顾欢快吹拂,不管人世间万物命运如何?见燕子重回室内,可知燕子尚且留恋旧宅;反观那在外漂泊的人,却仍不见踪迹。我这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无依无靠,这初春寒夜,辗转难眠,实在难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