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ēng
sōng
·
·
wèi
yǒu
rén
fàng
qín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chūn
fēng
liǔ
fān
huáng
huān
shì
xiǎo
mán
chuāng
méi
huā
zhèng
jié
shuāng
tóu
mèng
bèi
lóng
chuī
sàn
yōu
xiāng
zuó
dēng
qián
dài
jīn
zhāo
shàng
zhuāng
zuì
lián
bàn
chú
yīng
táo
chūn
jiāng
píng
xiān
nuǎn
yuān
qīn
guàn
hán
shēn
dōu
shì
liáng
dào
lán
qiáo
yuǎn
xíng
yún
zhōng
yōu
fāng

译文

春风轻拂,吴地的柳树几度泛黄。欢乐时光在那小蛮的窗前流淌。梅花正孕育着双头并蒂的美梦,却被那如玉龙般的恶势力,吹散了幽幽芬芳。昨夜灯下她还歌声婉转,今朝路上却见她带着啼妆哀伤。最让人心疼的是那无伴的幼莺。它的母亲已如春江上的桃叶般离去。曲折的屏风先迎来了暖意,鸳鸯被中习惯了彼此的体温,夜深寒重时,满心都是对她的思念。别说什么蓝桥路遥远难行,即使是在行云之中,也隔不断那幽深的坊巷,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停止。

逐句剖析

"春风吴柳几番黄":春风轻拂,吴地的柳树几度泛黄。

"欢事小蛮窗":欢乐时光在那小蛮的窗前流淌。

# 小蛮:白居易的家妓。此代指人妾。小蛮善舞,亦常泛指能歌善舞者。

"梅花正结双头梦":梅花正孕育着双头并蒂的美梦,

# 双头梦:即并蒂梦,鸳鸯梦。

"被玉龙、吹散幽香":却被那如玉龙般的恶势力,吹散了幽幽芬芳。

# 被玉龙:一本无“被”字。玉龙:玉笛,笛中有“梅花落”曲。也为雪的代称,此喑喻某种恶势力。

"昨夜灯前歌黛":昨夜灯下她还歌声婉转,

# 歌:一本作“欹(qī)”

"今朝陌上啼妆":今朝路上却见她带着啼妆哀伤。

# 啼妆:东汉时,妇女在眼角下薄施脂粉,看起来似若啼痕,称啼妆。

"最怜无侣伴雏莺":最让人心疼的是那无伴的幼莺。

# 雏莺:为其人之子。

"桃叶已春江":它的母亲已如春江上的桃叶般离去。

# 桃叶:本为晋王献之爱妾,后作为情人、小妾代称。此代指去姬。

"曲屏先暖鸳衾惯":曲折的屏风先迎来了暖意,鸳鸯被中习惯了彼此的体温,

"夜寒深、都是思量":夜深寒重时,满心都是对她的思念。

"莫道蓝桥路远":别说什么蓝桥路遥远难行,

# 蓝桥:桥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为唐时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处。

"行云中隔幽坊":即使是在行云之中,也隔不断那幽深的坊巷,我对她的思念从未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词作。词中描写友人与爱妾分离的伤感故事,上阕回忆在苏州共度的美好时光,以梅花双梦喻两情相悦,却被无情拆散;下阕写分离后的孤寂,从昔日屏风暖被的温馨,到如今夜寒独思的凄凉。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情缘聚散的无常,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暗含词人自身的情感体验。词中巧妙化用小蛮、桃叶等典故,将离愁别绪写得含蓄深沉,在时空交错的笔法中流露出深切的叹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是南宋词人吴文英为友人遣去侍妾(或琴客)而作,亦可能是借他人之事抒己身之情,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据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考析,词中“吴柳”暗指姬妾故乡,“雏莺”隐喻其身世,且吴文英词集中多追忆去姬之作,而此词情状恰似姬人新去之时所作。杨氏推测“友人”或为托词,实乃词人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寄托对逝去情事的哀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风入松词,也是一首赠别词。描写友人被迫与爱妾分离的伤心情景,通过今昔对比的时空转换,穿插生活细节与典故暗喻,在虚实交错的笔法中展现情缘聚散。词作以放琴客为主线,既表达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也暗含自身类似的情感体验,在委婉含蓄中流露出深切的叹惋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梅花正结双头梦”将两人相恋比作并蒂梅花,以花之双生暗喻情之缠绵;“被玉龙吹散幽香”则喻指情缘断绝,以梅花飘散暗示劳燕分飞。用典:“桃叶已春江”句反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原典表现王献之与爱妾桃叶的亲密,此处却说“已春江”,暗示苏姬如桃叶般乘舟远去不复返;“最怜无侣伴雏莺”暗引白居易家姬小蛮的典故,以喻指自己离去的苏姬;“莫道蓝桥路远”则化用裴航蓝桥遇云英的仙缘典故,原典喻美好姻缘,此处反用“只隔幽坊”强调现实阻隔,通过正反用典交织,既寄托情伤又强化相思之苦。对比:上阕“梅花正结双头梦”与“被玉龙吹散幽香”形成强烈对比,以梅花盛开与凋零象征爱情的聚散,突显命运无常之感。虚实结合:上阕追忆昔日“春风吴柳几番黄”的缠绵,下阕转写今日“夜寒深、都是思量”的孤寂,虚实交错,深化怀人之思。

3. 分段赏析

“春风吴柳几番黄。欢事小蛮窗”:开篇以“吴柳”二字暗藏玄机,既点明苏州地域特色,又暗扣苏姬身份(杨铁夫谓“吴”字与姬有关)。“几番黄”三字极见功力,表面写柳叶经春而黄的物候特征,实则暗藏时光流转之叹——那窗前柳色已历经数度枯荣,见证了多少欢情缱绻。“小蛮窗”用典精妙,以白居易家姬小蛮代指琴客,着一“窗”字便勾勒出二人耳鬓厮磨的私密空间,窗前垂柳与窗内欢情相映成趣,更显“欢事”之温馨旖旎。此二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暗含时空纵深,为下文情变埋下伏笔。“梅花正结双头梦,被玉龙、吹散幽香”:此联意象转换绝妙。“双头梦”既实写梅花并蒂的自然形态,又暗用《诗经》“并蒂”意象象征情缘,更以“梦”字暗示美好易逝。“玉龙”一词双关,既指摧花的风雪(典出张元《雪》诗“战罢玉龙三百万”),又暗喻拆散姻缘的恶势力,与李贺《雁门太守行》“塞上燕脂凝夜紫”同具象征意味。“吹散幽香”四字尤为凄美,将无形的情变具象为梅瓣零落、暗香飘散的视觉嗅觉通感,较之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更添几分无奈。此二句由甜蜜的“双头梦”急转直下至“吹散幽香”,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昨夜灯前歌黛,今朝陌上啼妆”:此联对仗工稳而意蕴深厚。“歌黛”典出《赵飞燕外传》“黛眉新画”,以局部代整体,仅用二字便勾勒出琴客昔日描眉点唇、轻歌曼舞的鲜活形象;“啼妆”则暗用《后汉书》孙寿典故,以残妆泪痕写尽离别凄楚。更妙在时空转换:“昨夜”与“今朝”的倏忽变幻,“灯前”与“陌上”的室内外场景切换,构成蒙太奇般的强烈对比。十四字间,从红烛罗帐的温柔乡,到荒郊野外的断肠时,欢爱成空的悲剧感扑面而来。较之秦观“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含蓄,此联更具视觉冲击力。“最怜无侣伴雏莺。桃叶已春江”:上句以“雏莺”喻子女,既取其幼小脆弱之意,又暗含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典故而未露痕迹。“无侣伴”三字平实而沉痛,写尽孩童失恃的孤苦。下句反用王献之《桃叶歌》典故,原典中“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本是缠绵情话,此处却以“已春江”三字颠覆原意——那桃叶般的人儿已随春江远去,空留“不用楫”的誓言飘散风中。典故的化用与反用之间,离恨之深不言自明。“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前句以“曲屏鸳衾”四字浓缩闺阁记忆,屏风曲折如九转回肠,“先暖”细节尤见琴客之体贴入微。“惯”字最是惊心,写尽曾经习以为常的温柔,反衬当下人去楼空的凄凉。后句“夜寒深”三字白描,与温存往昔对撞,“都是思量”四字看似平淡,却将万千思绪压进漫漫长夜,较之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显沉郁内敛。此二句由“惯”到“思”,完成了从身体记忆到心理创伤的深化。“莫道蓝桥路远,行云只隔幽坊”:结句用典出神入化。先以“蓝桥”暗引裴航遇云英的仙缘故事,却反其意而用之。“莫道路远”故作豁达语,实则“幽坊”二字道破天机——坊墙虽近,却如阴阳两隔。“行云”一词三妙:既喻姬妾飘零如云,又暗含《高唐赋》朝云暮雨之典,更与“幽坊”形成空间阻隔的意象叠加。较之李商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直抒胸臆,此联在典故翻新中更显吞吐之妙,将“求不得”之苦写得缠绵不尽。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实则是借友人之酒杯,浇胸中怀姬之块垒。全篇章法跌宕,时空交错,虚实相生,颇具“吞吐回环”之势。遣词造句善用譬喻:将二人缱绻之情比作“正结双头”的并蒂梅,将苏姬离去之痛喻为“玉龙吹散梅花”的凄美意象。更兼典故运用精妙:既正用白居易“小蛮”之典,又反用王献之“桃叶”之典;以“蓝桥”喻指夫妻情缘。所用典故皆贴切自然,平易而不失深致,使词意更显婉转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宾客和白乐天诮失婢榜者,诗曰:“把镜朝犹在,添香夜不归。”为此词所本。“己”字炼虚字法。七韵,上句开,下句合。八韵,明明是“隔”又说“不远”,若远若近,呼之欲出。

清杨铁夫《梦窗词选笺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齐天乐·白酒自酌有感》

下一篇:宋·吴文英《金盏子·见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