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sòng
wēng
fēng
yóu
jiāng
lí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1
sòng
qiū
yún
wàn
suàn
shū
juǎn
zǒng
xīn
tàn
zhuǎn
yáng
cháng
rén
yíng
yàn
lěi
shuāng
mǎn
péng
zān
chóu
qīn
chén
mǎn
xiù
biàn
便
fēng
hóu
xiàn
hàn
huái
yīn
zuì
chún
kuài
rěn
jiào
lǎo
sōng
shēn
yīn
yòu
tīng
西
fēng
jīn
jǐng
shù
dòng
qiū
yín
xiàng
jiāng
duàn
hóng
鸿
fēi
miǎo
miǎo
tiān
shěn
shěn
zhān
jīn
xián
wèn
yáng
qióng
wǎng
shì
dào
hán
zhēn
zhēng
shān
suì
wǎn
jìng
méi
xiāng
tóng
zhēn

译文

秋云滚滚,密布万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所以布下重云劝阻。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但他认真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羡慕,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芜,不管而去。别离的曲调又响起。再次听见西风呼啸,井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着秋天的哀愁。黄昏时凝望江面,直到视野尽头,只见鸿雁远去,身影渐渐消失,天空一片阴沉。泪水沾湿衣襟。夜半琵琶低诉,向歌女杨琼询问往事,思绪随远处捣衣声飘远。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比得上岁末的湖光山色,在幽静的梅香里,与你共饮。

逐句剖析

"送秋云万里":秋云滚滚,密布万里,

"算舒卷、总何心":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线,所以布下重云劝阻。

# 舒卷:一本作“卷舒”。

"叹路转羊肠":五峰为了赶赴前线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

# 羊肠:形容曲折小路。

"人营燕垒":行旅中的营垒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

"霜满蓬簪":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

# 蓬簪:《韩诗外传》: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 妇人曰:“乡者刈蓍薪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

"愁侵":他因为任务重而愁白了头。

"庾尘满袖":但他认真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所以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

# 庾尘:庾,庾亮,字元规。用东晋庾亮与王导争斗之典。《晋书·王导传》:“时(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趋向者多归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元规尘污人’。”

"便封侯、那羡汉淮阴":这种艰苦的军旅生活,即使积军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羡慕,因为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

# 淮阴:汉淮阴侯韩信。

"一醉莼丝脍玉":宴中摆上来吴地的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

# 莼丝:莼菜,江南风味菜。

"忍教菊老松深":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芜,不管而去。

"离音":别离的曲调又响起。

"又听西风":再次听见西风呼啸,

"金井树、动秋吟":井边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着秋天的哀愁。

#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古诗词中常指宫庭或园林中之井。

"向暮江目断":黄昏时凝望江面,直到视野尽头,

# 断:一本作“短”。

"鸿飞渺渺":只见鸿雁远去,身影渐渐消失,

"天色沈沈":天空一片阴沉。

"沾襟":泪水沾湿衣襟。

"四弦夜语":夜半琵琶低诉,

# 四弦:琵琶。白居易《琵琶行》:“四弦一声如裂帛。”

"问杨琼、往事到寒砧":向歌女杨琼询问往事,思绪随远处捣衣声飘远。

# 杨琼:中唐著名酒妓。元稹《和乐天示杨琼》自注:“杨琼,本名播,少为江陵酒妓。”

"争似湖山岁晚":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比得上岁末的湖光山色,

"静梅香底同斟":在幽静的梅香里,与你共饮。

# 静:林逋,林和靖。“静”与“靖”同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一首送别词作。上片以“送秋云万里”起笔,借秋云舒卷之态暗喻人生际遇;“叹路转羊肠”三句,通过羊肠险路、燕巢危幕等意象,极写友人仕途艰辛;“庾尘满袖”等句则用典暗讽官场倾轧。下片“离音”转入离别场景,“向暮江目断”四句描绘暮色苍茫中的送别画面;“四弦夜语”带出饯别宴饮;末句“争似湖山岁晚”以归隐闲适反衬宦游劳苦。全词在送别主题中融入仕隐之思,通过典故与景物的巧妙结合,既表达惜别之情,又流露对友人仕途选择的隐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是吴文英为友人翁孟寅(字五峰)所作的送别词。翁五峰此次游历江陵,实为入幕贾似道府中。《宋史·理宗纪》记载,贾似道于淳祐六年(1246年)出任江陵知府,至淳祐十年(1250年)调任扬州,翁五峰游江陵即在此期间。作为翁五峰的挚友,吴文英虽常与权贵交游,且集中存有多首颂扬贾似道的词作(如《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宴清都·寿秋壑》等),但对友人此次入幕之举却暗含规劝之意。词中屡见归隐之思,可见词人对翁五峰仕途选择的态度颇为微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也是一首寄寓劝诫之意的作品。词人借送友人赴江陵入幕之际,既描写了离别的不舍,又通过旅途艰辛的设想和归隐之思的流露,委婉表达了对友人仕途选择的复杂态度,展现了真挚友情与隐忧交织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用典:“庾尘满袖”句巧用东晋王导与庾亮政争之典,原指权臣倾轧,词人借此暗喻贾似道幕中官场险恶,表达对友人仕途的隐忧;“便封侯、那羡汉淮阴”化用韩信功高被诛之事,以历史教训劝诫友人勿贪恋权位,凸显仕途危机。借景抒情:“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以暮色苍茫、孤鸿远逝之景,烘托词人目送友人时的怅惘与不舍,景中寓离情。对比:“争似湖山岁晚”与“路转羊肠”形成鲜明对照,前者以“静梅香底同斟”展现归隐闲适,后者用“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极写仕途艰辛;“便封侯、那羡汉淮阴”更将韩信显赫功名与其悲惨结局并置,通过双重对比凸显“退隐胜仕进”的主旨。

3. 分段赏析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开篇以秋云起兴,万里长空下,秋云舒卷自如,看似无心却暗含深意。词人化用李白“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的诗意,将秋云的自由舒展与人生的羁绊形成鲜明对比。这飘忽不定的秋云,既为全词奠定了苍茫的离别基调,又暗含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的归隐意趣。“算”字用得尤为精妙,似是词人在与秋云对话,又似在自问自答,透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思考。“送”字更见匠心,既写实送别场景,又暗含送走秋云的洒脱,为后文劝归埋下伏笔。三句勾勒出秋云万里,卷舒自如之景,一为离别做背景,二暗示归隐之意,为全词定下基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这三句构成精妙的鼎足对,层层递进地描绘仕途艰辛。“羊肠”典出曹操《苦寒行》“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以险峻山路暗喻仕途坎坷;“燕垒”则化用“燕巢危幕”的典故,既写实友人如燕子筑巢般的辛苦经营,又暗示其处境之危险;“霜满蓬簪”更是神来之笔,将“转蓬离本根”与“浑欲不胜簪”两个典故熔铸一体,既写实友人风霜满面、鬓发斑白的憔悴形象,又暗喻其如飞蓬般漂泊无依的处境。三个意象由外而内,由景及情,将宦游之苦写得入木三分。“叹”字领起,更添无限感慨。这三句将翁五峰此去之辛苦做了极为夸张的描述,顺理成章引出“愁侵”二字。“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此处用典尤为深刻。“庾尘”典出东晋王导、庾亮政争,以“元规尘污人”暗指贾似道幕中的权力倾轧;“汉淮阴”则指韩信功高被诛的史实,国士无双却终遭夷灭。词人将这两个相隔数百年的典故并置,形成时空交错的警示效果。“满袖”二字既承接上句“满簪”,又暗含“满招损”的深意,更以衣袖染尘暗喻品格受污。最妙的是“便封侯”的“便”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力透纸背,暗示即便侥幸得志,最终也难逃厄运,将仕途的虚幻性揭露无遗。反问句式“那羡汉淮阴”更加强调了劝诫之意。贾似道擅权专政,《宋史》评其“专恣日甚,畏人议己”,吴文英为朋友忧虑,乃至“愁侵”,用了许多艰险之语来儆戒友人不要贪恋官场。“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结句用典精妙。“莼丝脍玉”化用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以江南美味诱惑友人归来;“菊老松深”则暗引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象,将隐逸生活诗意化。“忍教”二字尤为耐人寻味,既是不忍见友人错失归期,更是对“松菊”所象征的君子品格终将蒙尘的痛惜。“一醉”与“忍教”形成强烈反差,前者写相聚之乐,后者写独守之苦,劝归之意不言而喻。松菊在此不仅是隐逸生活的象征,更升华为坚守节操的精神图腾,体现了词人对友人品格的高度期许。此处呼应开头的“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使全篇结构严谨。“离音”一句回到送别题面。“又听西风”三句描述离别场景。西风又起,秋树叶落,阵阵秋吟,一片萧飒。“金井树”用“梧桐落金井”之典,泛指秋树。秋吟泛指秋声。昔日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辞官而去,飘然归乡,而友人偏偏在此时踏入官场,辜负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更令词人觉得可惜。“西风”既呼应上片开头之“秋云”,又照应“莼丝脍玉”之语,使全词意象浑然一体。“向暮江目断”三句,写沧江日暮,一片凄寂,即使望断江边,也只见到鸿飞渺渺,天色沉沉。友人从水上离去,“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词人感伤离情,不由得泪下沾襟。暮色、远鸿、沉天三重意象叠加,“目断”与“渺渺”虚实相生,将伫立凝望的离愁写得如在目前,较之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更显含蓄深沉。“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巧妙糅合白居易《琵琶行》与《问杨琼》诗意。夜语琵琶与捣衣寒砧构成听觉意象群,既点明饯别场景,又以“往事”暗转今昔之慨,用典而不泥于典。杨琼和白居易相熟,是江陵著名歌妓,此处用此典,切合“送翁五峰游江陵”题目。送客之人和歌妓谈说往事,不觉已到深夜,寒砧四起。砧声、琵琶声,凄绝萧瑟,令人肠断。末两句“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重申劝退之意。此去艰辛,不如和三两好友共赏湖山,度此晚岁,在梅树之下静静酌酒赏花。“湖山”对“宦海”,“静梅”对“庾尘”,“同斟”对“独行”,前文所有意象在此完成对立统一。梅香中的对饮想象,比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更多几分超然意味,将全词的劝归主题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送别友人翁宾旸为主题,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全词以"悲离情深"为核心,既抒发了对友人仕途腾达的殷切期盼,又流露出劝其早日归来的真挚情谊。在艺术表现上,词作善用典故而不露痕迹,语言流畅自然,将送别时的矛盾心理与深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主题鲜明而富有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中梦窗用典故、象征等手法劝慰五峰放弃碌碌而忙的宦海生涯。终日奔波劳顿只落得“人营燕垒,霜满蓬簪”,还不如“一醉莼丝脍玉”归隐自然,游赏自乐。

现代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周茜《映梦窗零乱碧―吴文英及其词研究》

#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上片一起就点明题中“送”字。接着,以“叹”字领出四字三句,暗示五峰此行,前程是并不得意的。“庾尘满袖”两句,更尖锐提出五峰风尘仆仆于道途,纵然如韩信之封淮阴侯,也不值得。上结用《晋书》张翰因秋风忆吴中鲈脍而归,暗示不如归隐。下片进一步劝其归隐。歇拍“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以林和靖梅底斟酒,抒归隐之乐。此词虽用了不少典故,但行文流畅,题旨是清楚的。从中也可见梦窗对五峰的一片真情。

现代上海诗词学会理事钱鸿瑛《梦窗词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文英《夜行船·赠赵梅壑》

下一篇:宋·吴文英《庆春宫·秋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