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柔猩艳胜西川":海棠花如鹦鹉羽毛般柔美,似猩红般艳丽,胜过西川的花,
"有色无香意态妍":有艳丽的色彩却无香气,姿态意韵很美。
"吟令美招名友聚":海棠花美好得能招来名士友人相聚吟诗,
"眠春羞并醉妃传":海棠在春天沉睡的姿态,令醉酒的贵妃都自愧不如。
"锦庄红濯垂丝雨":在锦官城,海棠被如丝的细雨洗得更加红艳,
"绣幄青笼秉烛烟":海棠在华丽绣帐中,被青烟与烛光笼罩。
"莫待胭脂成粉去":不要等到海棠花如胭脂般的颜色褪去,
"月明便好泛金船":趁月明之夜,不如泛舟金船共赏良辰。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1. 分段赏析
“鹦柔猩艳胜西川,有色无香意态妍”:首联直接点明海棠花的特点,其花瓣如鹦鹉羽毛般柔美,色泽似猩红般艳丽,胜过西川之地的花卉。虽然海棠没有香气,但它的姿态意韵却极为妍美,诗人开篇便突出海棠花外在形态的出众,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吟令美招名友聚,眠春羞并醉妃传”:颔联运用典故与想象,将海棠花比作能招来文人雅士吟诗作对的美好事物,同时又以杨贵妃醉酒的娇态来衬托海棠,说海棠在春天沉睡的姿态,令贵妃都为之含羞,进一步赋予海棠花文化内涵与独特韵味,展现其迷人风姿。“锦城红濯垂丝雨,绣幄青笼秉烛烟”:颈联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海棠花的生长环境与观赏场景。想象在锦官城,海棠花在如丝的细雨中被洗得愈发红艳;又仿佛在华丽的绣帐中,被青烟笼罩,在烛光下更显朦胧之美,生动展现出海棠花在不同情境下的绚丽画面。“莫待胭脂成粉去,月明便好泛金船”:尾联以劝诫的语气收束全诗,告诉人们不要等到海棠花凋谢,颜色褪去,趁着月明之夜,就应举杯饮酒,尽情欣赏海棠的美丽,表达出诗人对海棠花期短暂的惋惜,以及对当下美好事物应及时把握、尽情欣赏的感慨。
上一篇:宋·董嗣杲《茶花》
下一篇:宋·董嗣杲《鲍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