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huā

朝代:宋作者:董嗣杲浏览量:2
fán
ruǐ
zhān
tiáo
qiàn
chén
āi
qiáng
bàng
shuò
huāng
zhēn
fēng
chuán
xiōng
zhī
pēn
jīng
shén
lǎo
chūn
yǎn
chuāng
zhī
yǒu
yàn
gēn
tóu
huā
shèng
shù
shēn
fāng
ruò
xǐng
róng
kěn
yàn
yóu
fēng
lái
pín

译文

繁多的花蕊粘结在枝条上,簇拥成茜色的尘雾,紧挨着墙壁,在荒芜的榛丛中闪烁着光芒。风传递着兄弟间知晓的快乐,雨喷洒着精神,使这个春天显得更加深沉。眼中看到窗户边的枝叶上有艳丽的花朵,树根处花朵繁盛,好像树没有了树干。野草芳香,似乎明白枯荣的道理,怎么会厌烦游蜂频繁地来采蜜呢。

逐句剖析

"繁蕊粘条簇茜尘":繁多的花蕊粘结在枝条上,簇拥成茜色的尘雾,

"挨墙傍壁烁荒榛":紧挨着墙壁,在荒芜的榛丛中闪烁着光芒。

"风传兄弟知何乐":风传递着兄弟间知晓的快乐,

"雨喷精神老此春":雨喷洒着精神,使这个春天显得更加深沉。

"眼底叶窗枝有艳":眼中看到窗户边的枝叶上有艳丽的花朵,

"根头花盛树无身":树根处花朵繁盛,好像树没有了树干。

"野芳若省荣枯易":野草芳香,似乎明白枯荣的道理,

"肯厌游蜂来蜜频":怎么会厌烦游蜂频繁地来采蜜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紫荆花》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紫荆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之情。首联描绘了紫荆花繁密的花蕊粘结成束,在荒凉的丛林中靠墙绽放的景象。颔联以风雨象征岁月,传达出兄弟之情和生命的沧桑。颈联呈现出绿叶与花朵相互映衬的和谐画面,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尾联借野草和蜜蜂,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整首诗自然流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董嗣杲(?~?),南宋诗人。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初,主管九江富池的榷茶公务,与当地僧人、道士往来密切。度宗咸淳末,任武康知县。宋亡后入孤山四圣观为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号老君山人。董嗣杲的诗,造语新颖,意境清新,“无鄙俚琐碎之态”,远胜当时一般江湖游士。他喜欢采用百咏组诗的形式纪胜或咏物。著有《庐山集》《英溪集》,原书皆散佚,现传本系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繁蕊粘条簇茜尘,挨墙傍壁烁荒榛”,诗人开篇描写紫荆花,繁密的花蕊如茜色的尘土粘结在枝条上,它们紧挨着墙壁,在荒芜的榛丛中闪烁着光彩,突出了紫荆花的繁茂和在恶劣环境中的醒目。“风传兄弟知何乐,雨喷精神老此春”,此句将风、雨与兄弟之情联系起来,风仿佛在传递着兄弟间的快乐,雨则滋润着紫荆花,使其在岁月中保持着精神,暗示了生命在风雨中经历沧桑却依然充满活力。“眼底叶窗枝有艳,根头花盛树无身”,从眼前的窗户边看到枝叶间花朵艳丽,再到树根处繁花盛开,以至于让人感觉树似乎只有花而没有树干,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紫荆花盛开时的繁盛景象,以及花与叶、花与树之间的独特关系,引发对生命形态的思考。“野芳若省荣枯易,肯厌游蜂来蜜频”,最后诗人写野草芳香,似乎明白生命枯荣的道理,而紫荆花也从不厌烦游蜂频繁地来采蜜,借野草和蜜蜂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自然中美好事物的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董嗣杲《岳鄂王墓》

下一篇:宋·董嗣杲《寓富池双泉寺三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