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éng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2
wěi
xiāng
háng
fēng
tāo
dǎi
chūn
shēn
péi
tái
zhǐ
chǐ
yǒng
shēng
yín
chuāng
qián
hóng
yào
shǒu
jīn
yōu
yōu
lǎn
huà
liǎo
liǎo
zhī
xīn
lín
jiā
shì
wèn
xué
fāng
qīn
qīn
duān
yún
jiān
shòu
chén
āi
qīn
yìng
mén
yǒu
cháng
zhàng
xiāng
xún
fěi
wèi
shí
yǒu
cǎi
qiáng
yīn
tīng
qīng
miào
shī
sān
tàn
yǒu
yīn
yáng
yáng
miàn
shì
xià
dào
chén
jūn
kàn
yǒu
běn
yuán
duān
cén
cén
yuán
jūn
miǎn
juàn
bào
shì
cháng
yín
tǎng
zhēn
míng
jiào
huái
怀
shān
lín
xīn
shī
shàng
lái
shù
guī
zhēn

译文

本以为凭借一苇便可渡过湘江,怎奈春深时节风涛汹涌。裴台近在咫尺,我虽有前往的勇气,却又遇连绵淫雨。窗前几株红芍药,在风雨中低垂,仿佛难以承受。悠悠然观察万物变化,我清晰知晓自己内心的思绪。幸运的是与贤能之人相邻,一起研讨学问,学业日益精进。您就像云间的仙鹤,不被尘世的尘埃侵扰。家中有僮仆应门,我常拄杖前来寻访。并非为了享受美食,而是像在墙阴采摘杞桋般,享受质朴之乐。一起聆听《清庙》之诗,再三感叹,余音袅袅。大道在世间浩浩荡荡流传,又怎会沉沦。您看那水流都有本源,起始于点滴。希望您勤勉不懈怠,抱膝长吟,沉浸思索。倘若能体会到名教的乐趣,又何必想着归隐山林。希望您不断寄来新的诗作,但愿能借此互相劝诫规勉。

逐句剖析

"一苇湘可航":本以为凭借一苇便可渡过湘江,

"风涛逮春深":怎奈春深时节风涛汹涌。

"裴台咫尺地":裴台近在咫尺,

"勇生复雨淫":我虽有前往的勇气,却又遇连绵淫雨。

"窗前几红药":窗前几株红芍药,

"俯首如不禁":在风雨中低垂,仿佛难以承受。

"悠悠览物化":悠悠然观察万物变化,

"了了知予心":我清晰知晓自己内心的思绪。

"卜邻得佳士":幸运的是与贤能之人相邻,

"问学方骎骎":一起研讨学问,学业日益精进。

"端如云间鹤":您就像云间的仙鹤,

"不受尘埃侵":不被尘世的尘埃侵扰。

"应门有长须":家中有僮仆应门,

"杖策许相寻":我常拄杖前来寻访。

"匪为食有鱼":并非为了享受美食,

"杞桋采墙阴":而是像在墙阴采摘杞桋般,享受质朴之乐。

"听我清庙诗":一起聆听《清庙》之诗,

"三叹有余音":再三感叹,余音袅袅。

"洋洋面世下":大道在世间浩浩荡荡流传,

"斯道岂陆沉":又怎会沉沦。

"君看有本源":您看那水流都有本源,

"发端自涔涔":起始于点滴。

"原君勉勿倦":希望您勤勉不懈怠,

"抱膝试长吟":抱膝长吟,沉浸思索。

"傥臻名教乐":倘若能体会到名教的乐趣,

"何必怀山林":又何必想着归隐山林。

"新诗尚来嗣":希望您不断寄来新的诗作,

"庶以贻规箴":但愿能借此互相劝诫规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吴伯承》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围绕诗人与吴伯承的交往展开,描绘了湘水风涛、窗前红药等景致,借景抒发内心感悟。诗中赞颂吴伯承如鹤般高洁,不受尘埃侵扰,表达与之相邻、共研学问的欣喜。诗人感慨学问如源头活水,需不断探寻。从分段来看,开篇写景铺垫,中间述人论学,结尾劝勉。其特点是将对友人的情谊、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品格的推崇融合。这首诗以真挚情感与深刻哲思展现出文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体现了当时文人对友朋、学问、品格等方面的重视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苇湘可航,风涛逮春深。裴台咫尺地,勇生复雨淫。窗前几红药,俯首如不禁。悠悠览物化,了了知予心”:开头描绘湘水景象,说虽可凭借一苇渡江,但春深之时风涛汹涌。“裴台咫尺地,勇生复雨淫”进一步渲染环境,近在咫尺的裴台,因风雨连绵,让人虽有前往之勇却多有阻碍。窗前的红芍药在风雨中低垂,仿佛难以承受。诗人借此景悠悠观察万物变化,从而明晰自己内心思绪,借景抒情,展现出自然环境对心境的影响,奠定全诗略带沉郁的基调。“卜邻得佳士,问学方骎骎。端如云间鹤,不受尘埃侵”:诗人庆幸能与吴伯承这样的佳士为邻,一同问学,学问也日益精进。将吴伯承比作云间之鹤,称赞其品格高洁,不被尘世尘埃沾染,既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也透露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向往,同时体现出两人在学问追求和精神境界上的相互契合。“应门有长须,杖策许相寻。匪为食有鱼,杞桋采墙阴。听我清庙诗,三叹有余音”:描述与吴伯承交往的情景,家中有僮仆应门,自己常拄杖去寻访。表明前往并非为了享受美食,而是如同在墙阴采摘杞桋般,享受与友人交流的质朴之乐。一起聆听《清庙》之诗,再三感叹,余音绕梁,体现出二人交往重精神交流,沉醉于高雅的文化活动,凸显彼此情谊的高雅纯粹。“洋洋面世下,斯道岂陆沉。君看有本源,发端自涔涔。原君勉勿倦,抱膝试长吟。傥臻名教乐,何必怀山林”:诗人感慨大道在世间流传,不会沉沦。以水有本源起于点滴为喻,劝勉吴伯承在学问和品德修养上勤勉不倦。认为若能达到名教之乐,就无需归隐山林,表达对儒家道统的坚定信念,以及鼓励友人积极追求学问和道德完善,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了诗歌的思想境界。“新诗尚来嗣,庶以贻规箴”:最后表明希望友人能不断寄来新的诗作,如此便能互相给予劝诫规勉。体现出诗人希望通过诗歌唱和,与友人持续保持精神交流,相互砥砺进步,为两人的情谊和学问追求赋予更长远的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栻《和签郑宪分赠米帖》

下一篇:宋·张栻《平时兄弟间十三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桂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