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
yuán
chūn
·
·
chéng
zhào
yuè
dào
·
·
bān
shè
tiáo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2
xīn
liáng
chén
wéi
yuán
xūn
zuǒ
yòu
wàn
zàn
lín
fēn
kǔn
dōng
nán
wài
hàn
jǐn
xiāng
shè
wèi
mǎn
guā
shí
zhèn
tái
xuān
tiáo
suì
yòu
西
zhǐ
qiáo
qiān
zhū
tān
shàng
gān
táng
cuì
yīn
jiù
chūn
huī
zhī
guó
ān
wēi
liào
jié
zhào
hái
fèng
chí
qiě
dài
gōng
shī
huà
chí
jūn
zhì
tiān
xià
wài
juǎn
shū
míng
chì
sōng
yóu
jìn
biāo
yún
píng
軿
xiān
shān
měi
yǒu
yuán
xiāng
wàng
dōng
guī

译文

北宋皇帝信任的得力重臣,军帐中运筹帷幄的功勋大臣,辅佐帝王处理纷繁政务。暂时在武林(杭州)担任知州,作为东南地区的辅佐官员,穿着华服回到故乡衢州,任职期限尚未届满。很快调任青州梧台,宣布政令刚满一年,再次西行赴成都,率领千骑迁移。珠浦滩头,欣喜看到甘棠树的绿荫,依旧沐浴着春天的阳光。应当明白。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料想不久会被朝廷召回复职,返回凤凰池(中书省)。暂且代行天命施行教化,执掌权柄播撒恩泽,使天下安定太平,除此之外无需多虑。功绩载入史册,追随赤松子遨游仙道,驾驭云车成仙有望。湖光山色多美,有猿猴啼叫、鹤鸣声声,仿佛在互相守望中迎来归期。

逐句剖析

"心膂良臣":北宋皇帝信任的得力重臣,

"帷幄元勋":军帐中运筹帷幄的功勋大臣,

"左右万几":辅佐帝王处理纷繁政务。

"暂武林分阃":暂时在武林(杭州)担任知州,

"东南外翰":作为东南地区的辅佐官员,

"锦衣乡社":穿着华服回到故乡衢州,

"未满瓜时":任职期限尚未届满。

"易镇梧台":很快调任青州梧台,

"宣条期岁":宣布政令刚满一年,

"又西指夷桥千骑移":再次西行赴成都,率领千骑迁移。

"珠滩上":珠浦滩头,

"喜甘棠翠荫":欣喜看到甘棠树的绿荫,

"依旧春晖":依旧沐浴着春天的阳光。

"须知":应当明白。

"系国安危":您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料节召、":料想不久会被朝廷召回复职,

"还趋浴凤池":返回凤凰池(中书省)。

"且代工施化":暂且代行天命施行教化,

"持钧播泽":执掌权柄播撒恩泽,

"置盂天下":使天下安定太平,

"此外何思":除此之外无需多虑。

"素卷书名":功绩载入史册,

"赤松游近":追随赤松子遨游仙道,

# 近:一作道。

"飙驭云軿仙可期":驾驭云车成仙有望。

"湖山美":湖光山色多美,

"有啼猿唳鹤":有猿猴啼叫、鹤鸣声声,

"相望东归":仿佛在互相守望中迎来归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是北宋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长调词作,以友赠形式表达对同僚赵抃的赞誉与期许。全词围绕“良臣贤相”主题展开,上阕通过“心膂良臣,帷幄元勋”等句概括赵抃的朝堂地位与功绩,结合“武林分阃”“易镇梧台”等仕途轨迹,展现其辗转地方、勤政为民的形象;下阕以“系国安危”升华主题,既暗含对其政治抱负的肯定,又寄托“置盂天下”的治国理想。全词既体现北宋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又流露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追求,兼具历史厚重感与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心膂良臣,帷幄元勋,左右万几”,以“心膂”喻赵抃为皇帝近臣,“万几”指代朝政枢机,三句并置凸显其位高权重;“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至“又西指夷桥千骑移”,通过“暂”“易”“又”三字串联,勾勒赵抃辗转武林、青州、成都等地的仕途轨迹,其中“甘棠翠荫”化用《诗经·召南》典故,既赞其治理成都如召公之德,又暗含百姓留恋之情。下片“须知。系国安危”陡转,直指赵抃“系国安危”的政治价值,而“料节召、还趋浴凤池”则预言其将被朝廷召回重用;“且代工施化”至“置盂天下”四句,以“代天施化”“持钧播泽”等儒家治国理念,劝勉其继续秉持清简之风;末句“素卷书名,赤松游近”至“相望东归”,借“赤松游道”“飙驭云軿”等道家意象,既表达对赵抃归隐的期许,又暗含“功成身退”的理想化追求,与“啼猿唳鹤”的湖山意境形成超逸与现实的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玉联环(般涉调)》

下一篇:宋·张先《庆春泽·般涉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