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笑相逢能几度":醉中欢笑,这样的相聚还能有几次。
"为报江头春且住":只盼江边的春光暂且停留。
"主人今日是行人":今天我这个东道主,也成了要远行的人,
# 行人:因离任由知州转为行客。,主人:张先自指。
"红袖舞":红衣舞女翩翩起舞。
"清歌女":歌女清音婉转悠扬。
"凭仗东风交点取":希望借助东风,把这美好的情景永远铭记。
"三月柳枝柔似缕":三月的柳枝柔软如丝。
"落絮尽飞还恋树":飘飞的柳絮终究眷恋着枝头。
"有情宁不忆西园":有情之人怎能不思念故园,
"莺解语":黄莺懂得诉说心事。
"花无数":繁花盛开无边无际。
"应讶使君何处去":想必在惊讶,主人将去往何方。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词。介绍了张先在渝州离别时的情景,通过“江头春色”“红袖歌舞”等意象铺陈宴别场景,以自然景物寄托离情。表达了词人对欢聚难再的感慨,道出人生聚少离多的无奈,流露出对故园的深切眷恋。
2. 写作手法
铺陈:上阕“为报江头春且住”至“凭仗东风教点取”,通过“江头春色”“红袖舞”“清歌女”等意象层层铺展宴别场景,“主人今日是行人”一句点题,使饯别之宴的繁华与离愁形成张力。这种铺排手法既展现宋代文人送别的风雅传统,又为下阕抒情奠定基础。融情于景:下阕“三月柳枝柔似缕”以柳枝柔态喻离情缠绵,“落絮尽飞还恋树”更以飞絮恋树寄托难舍之情,“莺解语。花无数”的春景愈显“应讶使君何处去”的怅惘。景语皆情语,自然物象与离愁别绪浑然一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醉笑相逢能几度”,以问句起笔,既写出与友人相聚时的畅饮欢笑,又暗含对相聚短暂的感慨,这样沉醉欢愉的相逢,一生中又能有几次呢?流露出对离别即将到来的怅惘。“为报江头春且住”,将春天拟人化,希望江头的春色暂且停留,既是不忍辜负眼前春光,更是想借此留住相聚的时光,把不舍之情寄托在对春光的挽留中。“主人今日是行人”一句,点明身份的转变,昔日作为东道主留客,如今却成了要远行的人,直白道出离别情境,强化了不舍之感。“红袖舞。清歌女”,描绘出宴会上歌女舞姿翩跹、歌声清越的场景,以宴饮的热闹反衬离别的心绪,乐景中藏着哀情。“凭仗东风交点取”,则将对歌女情谊的感激、对相聚时光的珍惜,托付给东风代为传递,让这份情感有了依托。下片转而写景,“三月柳枝柔似缕”,以比喻写出三月柳枝的轻柔如丝,既点明时节,又以柳枝的柔美营造出春日的温婉氛围,而柳常与“留”谐音,暗含挽留之意。“落絮倦飞还恋树”,描绘飞絮疲惫后仍留恋树木的情态,用落絮恋树的景象,暗喻自己如同落絮般不舍离去的心情,情景交融。“有情宁不忆西园”,由景入情,直抒胸臆,重情之人怎会不思念西园的美好时光?点出对往昔在西园相聚的怀念。“莺解语。花无数”,以西园里黄莺善解人意地鸣叫、繁花盛开的景象,回忆昔日西园的热闹与美好,与当下的离别形成对比,更添不舍。“应讶使君何处去”,想象西园的莺花若有情,定会惊讶于自己这位“使君”如今去往何方,从对方视角写离别后的牵挂,进一步深化了不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