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o
zhuāng
·
·
nán
gōng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1
jǐn
píng
luó
huǎng
chū
shuì
huā
yīn
zhuǎn
chóng
mén
zhèng
hán
nuǎn
fēng
kùn
rén
tiān
shí
xiàn
shāng
chūn
píng
shuí
yàn
yàn
zhè
qiǎn
qíng
xìng
qiān
shān
wàn
shuǐ
lái

译文

从饰有织锦的屏风与轻薄罗帐中,我刚刚睡醒起身。花影在庭院中悄悄转动、层层院门早已紧闭。正值不冷不热的时节,和风夹着细雨,正是让人困倦乏力的天气。此时心中满是无法言说的伤春之意,这愁绪能向谁倾诉呢、只能恹恹地独自熬着。你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啊,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应该回到我这里。

逐句剖析

"锦屏罗幌初睡起":从饰有织锦的屏风与轻薄罗帐中,我刚刚睡醒起身。

"花阴转、":花影在庭院中悄悄转动、

"重门闭":层层院门早已紧闭。

"正不寒不暖":正值不冷不热的时节,

"和风细雨":和风夹着细雨,

"困人天气":正是让人困倦乏力的天气。

"此时无限伤春意":此时心中满是无法言说的伤春之意,

"凭谁诉、":这愁绪能向谁倾诉呢、

"厌厌地":只能恹恹地独自熬着。

"这浅情薄幸":你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啊,

"千山万水":哪怕隔着千山万水,

"也须来里":也应该回到我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宝妆·南吕宫》是宋代词人张先创作的一首词作。此词以春日闺怨为题材,上片通过“锦屏罗幌初睡起”“花阴转、重门闭”等意象,描绘女子晨起时慵懒困倦的状态,并借“不寒不暖,和风细雨”的天气特征,烘托出春日特有的朦胧氛围。下片转入情感抒发,以“此时无限伤春意”点明主题,通过“凭谁诉、厌厌地”的孤独感与“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的执念,展现女子对情感的复杂态度。全词语言清丽婉转,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与心理刻画,呈现春日闲愁与情感纠葛的交织,体现了张先词作中常见的婉约风格与情景交融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篇​​:“锦屏罗幌初睡起”​​:以“锦屏”“罗幌”点明居室陈设的精致华美,暗示主人公身份或生活状态;“初睡起”通过动作描写展现慵懒情态,为全词奠定闲适基调。​​“花阴转、重门闭”​​:“花阴转”暗示时间推移,阳光在花影间移动;“重门闭”既写环境幽闭,亦隐喻心扉紧锁,内外呼应强化孤寂氛围。​​“正不寒不暖,和风细雨,困人天气”​​:以气候描写烘托身心状态,“不寒不暖”与“和风细雨”形成感官叠加,突出春日的绵软无力感,“困人”二字直指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倦怠。​​下篇:“此时无限伤春意”​​:由景及情,从环境铺陈转向内心独白,“无限”强调愁绪的弥漫性,点明全词核心情感为伤春。​​“凭谁诉、厌厌地”​​:“凭谁诉”以反问强化无人倾诉的孤独,“厌厌”叠用既指精神萎靡,亦暗含对春景的厌倦,情感层次渐深。​​“这浅情薄幸,千山万水,也须来里”​​:结句直抒胸臆,“浅情薄幸”直斥对方情意淡薄,“千山万水”以空间阻隔强化相思难寄之苦,语气激烈却暗含无奈,收束全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惜双双·中吕宫》

下一篇:宋·张先《感皇恩·道调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