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zhōng
diào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1
rén
yòu
shì
cōng
cōng
chù
chuí
yáng
cán
lóu
shí
duàn
hún
láng
wèi
zhī
lán
gān
biàn
xìng
jiào
rén
yuàn
míng
yuè
què
duō
qíng
suí
rén
chù
chù
xíng

译文

美人又一次匆匆离去。马蹄走到哪里,才能遇到垂杨成荫的小路呢。夕阳里我静静地倚楼伫立时,那种断魂的感受你哪能得知。高楼上的栏杆我倚了个遍。你的薄情让人平添愁怨。只有皎洁的月亮却还情意绵绵。处处陪伴着我徘徊流连。

逐句剖析

"玉人又是匆匆去":美人又一次匆匆离去。

# 玉人:貌美如玉之人,指爱人。

"马蹄何处垂杨路":马蹄走到哪里,才能遇到垂杨成荫的小路呢。

"残日倚楼时":夕阳里我静静地倚楼伫立时,

# 倚楼:靠着楼房的栏杆。,残日:残阳。

"断魂郎未知":那种断魂的感受你哪能得知。

"阑干移倚遍":高楼上的栏杆我倚了个遍。

"薄幸教人怨":你的薄情让人平添愁怨。

# 怨:怨恨。,教:使,令,让。,薄幸:女子对所欢的昵称,犹言冤家。

"明月却多情":只有皎洁的月亮却还情意绵绵。

"随人处处行":处处陪伴着我徘徊流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中吕调)》是宋代词人张先写的一首词,讲的是深闺女子的相思苦。词里的姑娘眼巴巴看着心上人匆忙离开,心里满是不舍。此后她常常独自站在楼上,朝着爱人离去的方向张望,盼着他能早点回来。可望来望去,始终不见人影,心里的委屈、思念和哀怨越积越多。整首词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女子对爱人的眷恋、等待时的惆怅,全都写进了字里行间,让人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到那份绵延不断的相思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诗。描绘了女子送别心上人后的相思、哀怨与孤独之情,通过“玉人又是匆匆去”的不舍、“残日倚楼”的凄凉、“阑干移倚遍”的埋怨,以及明月多情与情郎薄幸的对比,营造出忧伤寂寞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在离别后单相思的苦涩与满心惆怅。

2. 分段赏析

词的开篇“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直接点明女子心中的无奈与不舍。“又是”二字,道出这已不是第一次送别,离别的频繁让她心中满是惆怅。看着心上人骑着马匆匆离去,马蹄声渐渐消失,她不知道情郎沿着哪条垂杨掩映的小路远去,满心都是牵挂与迷茫。​“残日倚楼时。断魂郎未知”,描绘出女子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靠着楼栏的画面。残日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更增添了几分凄凉。此时的她失魂落魄,可远走的情郎却并不知道她的这般痛苦,将女子单相思的苦涩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阕“阑干移倚遍。薄幸教人怨”,写女子在楼上,将栏杆一处处倚靠遍,从这头走到那头,心中的哀怨愈发浓烈。她埋怨情郎的薄情,就这样匆匆离去,留下她一人在这空楼中饱受相思之苦。​“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在女子满心哀怨之时,明月却显得格外多情。无论她走到哪里,明月都一直跟随着她,好似在陪伴着她,慰藉她孤独的心灵。明月的多情与情郎的薄幸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烘托出女子内心的伤感与寂寞。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女子送别后的相思、哀怨与孤独之情,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先《江城子·高平调》

下一篇:宋·张先《夜厌厌(小石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