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筵红":华丽的筵席色彩红艳,
# 锦筵:美盛的筵席。
"罗幕翠":丝织的帷幕呈现翠绿。
# 罗幕:丝罗帐幕。
"侍宴美人姝丽":侍奉宴席的美人容貌秀美。
# 姝丽:美丽。,侍宴:宴享时陪从或侍候于旁。
"十五六":(她)十五六岁,
"解怜才":懂得爱惜人才。
# 怜才:爱慕有才华的人。,解:了解,懂得。
"劝人深酒杯":劝人饮下满杯的酒。
"黛眉长":青黑色的眉毛修长,
# 黛眉:黛画之眉,特指女子之眉。
"檀口小":浅红色的嘴唇小巧。
# 檀口:红艳的嘴唇,多形容女性嘴唇之美。檀:浅绛色,即浅红色。
"耳畔向人轻道":在(我)耳边轻声说道。
"柳阴曲":柳树荫蔽的曲折处,
# 柳阴:亦作“柳荫”,柳下的阴影。
"是儿家":是我的家。
# 儿家:古代年轻女子对其家的自称。
"门前红杏花":家门前有红色的杏花。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宴饮词。词中介绍了词人在锦筵罗幕的宴会上,与一位十五六岁、容貌姝丽且懂得怜才的歌女相遇,歌女劝酒表意,还轻声告知自己的住处,门前有红杏花。表达了诗人对这段邂逅的美好感受,以及对歌女的欣赏与爱慕之情。
2. 分段赏析
上片“锦筵红,罗幕翠”,描绘的是两人相识的环境,直接说明他们相识的地方是在筵席上,处于罗红翠绿之间。在这艳丽喧闹的氛围里,女主人公慢慢出场,“侍宴美人姝丽”。“侍宴”表明此女是歌女,“姝丽”直说她容貌秀美、姿态妩媚,“美人”一词可以总括。全词前两句写完,两位主人公都已登场,相知相恋的故事在之后的接触中渐渐酝酿。“十五六,解怜才。”这是对歌女个人情况的整体介绍。她只有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少。“解怜才”是两人能相恋的最关键因素,这个女子能理解词人的内心,和词人有共同语言。当时歌女地位很低,大多希望依靠权贵改变处境,而词人那时空有才华却难以施展,仕途没有成就。但词中的女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怜才、解才、惜才,她高洁的品格由此能看出。此女身为歌女,又正在“侍宴”,只能借着“劝酒”表达自己的感情。她自然地“劝人深酒杯”。这里的“人”自然是词人自己,“深”字用得很讲究,既有酒斟得满的意思,也有情意深厚的意味。她为词人斟的酒满满好几杯,深不见底,她在这“深酒杯”中寄托了自己浓厚深切的情意。下片既然要敬酒,自然要面对面,词人近距离看着这女子,不禁感叹:“黛眉长,檀口小”,歌女两道蛾眉似皱非皱,两片红唇似开非开,六个字就描绘出了女子的容貌。到这里都是以词人的主观描绘和情感抒发为主,之后才写了歌女的反应:“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歌女在词人耳边轻声说:柳树隐蔽的角落就是我家,家门前有红杏花开。意思是:如果你来和我相会,别找错了地方。“轻道”一词把歌女爽利性格中带有的些许害羞表现得十分贴切,既符合她歌女的身份,又将她的女性性情刻画得十分深刻。结尾两句歌女直接说出自己的住处,清楚地表达了对词人的爱慕。
3. 作品点评
词人与歌女之间感情的产生,可用“一见钟情”来概括。这份“钟情”,既因为歌女容貌“姝丽”,也因为歌女能够“解怜才”,两人彼此心意相通、互相珍惜,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全词语调明快清晰,朴实的语言里藏着纯洁的感情,浅白的词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意味。
# 初未相识,但两相闻名而一见思慕。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绿窗新话》
# 论艺术这首词颇具特色。词是小令,却富于叙事性。词人用紧凑的笔墨,写出场面、人物、动作、对话,描述了这一见钟情的邂逅,使读在感受其叙事美的同时,又领略了一番故事美。语言很明快,可以说是口语化了。尤其结三句纯然为歌女口声,读起来更是逼真传神。同时,词情大胆而用笔含蓄,轻倩而不失之轻薄,风格是清新明秀的。
不详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小军《宋词鉴赏辞典》
上一篇:宋·张先《汉宫春·蜡梅》
下一篇:宋·张先《庆佳节(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