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尽寒梅":寒梅的花瓣已经飘落殆尽,
"笑粉蝶游蜂未觉":可笑粉蝶和游蜂还未察觉到春天已至。
# 未觉:不知道。
"渐迤逦、":渐渐地曲折连绵,
# 迤逦:曲折连绵。
"水明山秀":山水变得明媚秀丽,
"暖生帘幕":温暖的春意涌进了帘幕之内。
"过雨小桃红未透":经过春雨的洗礼,小桃树上的花朵红得还不够鲜艳透亮,
"舞烟新柳青犹弱":新柳在如烟的氛围中舞动,枝条还显得柔弱青嫩。
"记画桥深处水边亭":记得在那画桥深处、水边的亭子里,
"曾偷约":曾经偷偷地约会过。
"多少恨":过去的多少怨恨,
"今犹昨":至今仍然像昨天一样清晰。
"愁和闷":但此刻忧愁和烦闷,
"都忘却":都已被忘却。
"拚从前烂醉":甘愿像从前那样尽情沉醉,
"被花迷著":在花丛中迷失自我。
"晴鸽试铃风力软":晴朗的天气里,鸽子试着抖动铃铛,风力轻柔,
"雏莺弄舌春寒薄":幼小的黄莺练习啼鸣,春寒已经很微弱了。
"但只愁、":只是担心、
"锦绣闹妆时":当繁花似锦、热闹盛开的时候,
"东风恶":东风会变得无情摧残花朵。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出游题材的词。描绘了初春时节寒梅飘尽后,山水明秀,雨后小桃、新柳初绽的景色,词人由此回忆起曾在画桥深处水边亭与某人的偷约。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眼前美好春光可能消逝的担忧。
2. 写作手法
比喻:“过雨小桃红未透,舞烟新柳青犹弱”,将初放的小桃和新绿的柳比作娇羞柔弱的女子,以小桃色泽尚未殷红、新柳长条还很纤细的特点,来形容女子的青春娇美、温婉动人。“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把恋人比作娇小的禽鸟,借晴鸽、雏莺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恋人的活泼可爱,表达了词人对恋人的爱慕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阙:开篇两句捕捉到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讯息。寒梅凋零殆尽,预示着早春已至,她无声无息,连素来敏锐的粉蝶游蜂都未察觉。而词人笔下的“笑”字,却暗藏玄机——唯有沉浸于初恋的人,方能先于万物感知这份春意萌动。随后五句,词人依循时间推移,细腻勾勒春光渐盛之景。春水转蓝,山峦披绿,春回大地,暖意在屋舍间流转。沐雨的小桃初绽,花色尚浅;笼烟的新柳抽芽,枝条纤柔。这些看似纯然写景的词句,实则以小桃、弱柳暗喻心中恋人。初春的勃勃生机,恰似那段情窦初开的美好时光。词人在此追忆往昔,在画桥深处、水边亭畔,与恋人初会的甜蜜场景跃然纸上。直到“记”“曾”二字出现,才恍然点破,原来上片所绘皆是珍贵回忆。下阙往昔欢情已逝,却在词人心中留下无尽眷恋,他常沉溺于回忆,甚至恍惚间忘却周遭琐事。昔日恋人如灵动小鸟般娇俏可爱,令人魂牵梦萦,词中情感也随之推向高潮。然而笔锋陡转,词人陡然道出爱情的悲剧结局,情绪从巅峰坠入低谷,余韵凄然。但词人并未将结局说尽,一句“但只愁”似留一线希望,与周邦彦同调词以“最苦是”收尾的直白悲怆截然不同。这般含蓄留白,将“东风是否真的险恶”等疑问抛给读者,让词作余韵悠长,引人遐思。
4. 作品点评
此词承袭古典词含蓄婉约的美学传统,于抒情忆往间娓娓道来一段爱情悲剧。词人匠心独运,打破常规叙事时序,采用错综交织的结构布局:上片全篇沉浸于往昔回忆,勾勒初恋的美好图景;过片笔锋急转,切入当下情境;“拚从前”四句再度回溯热恋细节;收尾二句却以不确定的语气收束,暗含爱情终局的凄凉。若按时间先后铺陈,本应置于文末的现实场景被前置,这种结构上的大胆创新,不仅赋予词作跌宕起伏的情节张力,更以时空交错的叙事节奏,生动展现出情感波澜的起伏激荡。此词在传承含蓄之美的同时,又展现出突破性的艺术张力。它将婉约蕴藉与直白酣畅熔于一炉,情感表达既留有余韵,又不乏直抒胸臆的酣畅淋漓。两种看似对立的风格自然交融,全无雕琢痕迹,尽显浑然天成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宋·张先《西江月·中吕宫》
下一篇:宋·张先《飞仙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