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沧波北下流":太液池的碧波向北流去,
"依然清浅可胜舟":水势虽然浩大,但依然清澈浅缓,能够承载船只航行。
"浴凫鸣鹤辉辉日":在阳光照耀下,戏水的野鸭和鸣叫的仙鹤自在欢畅,
"折苇衰荷澹澹秋":水边折断的芦苇与衰败的荷叶,呈现出淡淡的秋意。
"胜境陈前终不厌":眼前这美妙的胜景让人怎么看都不厌倦,
"机心去尽了无愁":当内心摒弃了世俗的机巧之心,就再也没有忧愁烦恼。
"宋生善赋登临兴":宋先生擅长赋诗来抒发登高临水的兴致,
"华发相从免独游":与他一同相伴,即便头发花白也不用独自出游了。
北宋史学家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字贡父,一作贡夫、赣父,号公非,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庆历进士,为州县官二十年,迁国子监直讲,曾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地方官,官至中书舍人。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一生潜心史学,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专任汉史部分,作《东汉刊误》,为人称诵。其诗语言平易朴实,简洁流畅,而含义深厚;写景丰富多彩,含蓄有致,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著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1. 分段赏析
“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首联描绘了太液池的浩渺与清澈。“太液沧波北下流”,展现出太液池水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景象,“北下流”则点明了水流的方向,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依然清浅可胜舟”,强调了池水虽然浩渺,但却清浅得能够承载船只,这种看似矛盾的描写,更增添了太液池的神秘与魅力。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宁静、开阔的基调。“浴凫鸣鹤辉辉日,折苇衰荷澹澹秋”颔联通过对野鸭、仙鹤、折苇、衰荷等景象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日太液池的景色。“浴凫鸣鹤”描绘了野鸭戏水、仙鹤鸣叫的欢快场景,“辉辉日”则点明了阳光明媚的天气,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折苇衰荷”则描绘了水边折断的芦苇与衰败的荷叶,呈现出淡淡的秋意,“澹澹秋”则进一步强调了秋日的宁静与萧瑟。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胜境陈前终不厌,机心去尽了无愁”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以及摒弃世俗机巧之心后内心的闲适与无忧。“胜境陈前终不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终不厌”则强调了这种喜爱之情的持久与深沉。“机心去尽了无愁”,则表明诗人摒弃了世俗的机巧之心,内心变得纯净、闲适,从而没有了忧愁烦恼。这两句诗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宋生善赋登临兴,华发相从免独游”尾联叙述了友人宋生擅长赋诗,与他一同出游,避免了独自游览的孤单。“宋生善赋登临兴”,赞扬了友人宋生擅长赋诗,能够抒发登高临水的兴致,“善赋”则体现了友人的才华与修养。“华发相从免独游”,则表明诗人因为有了友人的陪伴,即便头发花白也不用独自出游了,体现出友情带来的温暖与慰藉。这两句诗不仅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也使全诗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上一篇:宋·刘攽《题孙昌龄归来亭》
下一篇:宋·刘攽《寄王深甫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