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zhōu

朝代:宋作者:刘攽浏览量:1
shì
bìng
kōng
shǐ
使
jūn
gāo
xìng
suō
huà
chéng
lín
chóng
zhuāng
jiàn
zuò
guāng
gèng
jié
xià
jūn
shēng
cóng
shèng
nán
míng
shì
ěr
lái
duō
xiǎo
hán
jiàn
yǒu
běi
guī
yàn
huà
fēi
hàn
tóng
guò

译文

济州狱中无人、集市清平,民风已然和谐顺畅,您作为州府长官,兴致高雅,日子过得从容舒爽。山林色彩如画,仿佛重新晕染清洗般明丽,湖水波光似镜,经过细细打磨更显澄澈清亮。历下的军事声威自古以来就十分强盛,济南近来有很多名士。小寒时节渐渐有向北归去的大雁,托它们把我的思念话语,一同捎到您的身旁。

逐句剖析

"狱市并空俗已和":济州狱中无人、集市清平,民风已然和谐顺畅,

"使君高兴足婆娑":您作为州府长官,兴致高雅,日子过得从容舒爽。

"画成林色重装洗":山林色彩如画,仿佛重新晕染清洗般明丽,

"鉴作湖光更洁磨":湖水波光似镜,经过细细打磨更显澄澈清亮。

"历下军声从古盛":历下的军事声威自古以来就十分强盛,

"济南名士迩来多":济南近来有很多名士。

"小寒渐有北归雁":小寒时节渐渐有向北归去的大雁,

"话与飞翰同一过":托它们把我的思念话语,一同捎到您的身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王济州》是北宋文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济州在官吏治理下狱市并空、民风祥和的景象,同时以“画成林色”“鉴作湖光”等句勾勒当地秀丽的山水风光,展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图景。诗人巧妙运用“历下军声”“济南名士”等典故,既凸显济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增添文化韵味;“小寒渐有北归雁”一句,借物候特征寄寓对友人的思念,情景交融。首联赞友人治绩与雅兴,颔联绘景,颈联怀古,尾联托雁传情,层层递进。全诗语言明快自然,将对友人的赞美、对济州的喜爱之情融入对景与事的描写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史学家

刘攽(1023~1089),北宋史学家。字贡父,一作贡夫、赣父,号公非,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庆历进士,为州县官二十年,迁国子监直讲,曾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地方官,官至中书舍人。刘攽学识渊博,与兄刘敞齐名。欧阳修称其“辞学优赡,记问该博”。一生潜心史学,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专任汉史部分,作《东汉刊误》,为人称诵。其诗语言平易朴实,简洁流畅,而含义深厚;写景丰富多彩,含蓄有致,给人以清美的艺术享受。著有《彭城集》《公非集》《中山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王济州》为北宋刘攽所作,虽确切创作时间不详,但从“小寒渐有北归雁”可推断,该诗与小寒时节紧密关联。诗人以书信赠诗的形式,向友人王济州传递情谊字里行间满是对友人政绩的由衷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诗。描绘了王济州治理济州取得的成效,如狱市并空、风俗和谐,展现其治理才能。同时刻画了济州西湖泉石经修缮后的美丽,以及历下军声和济南名士的人文盛况。表达了诗人对王济州治理成就的赞扬,对济州美景和人文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北归雁传达话语给友人,体现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喻:“画成林色重装洗,鉴作湖光更洁磨。”“画成林色”以画作喻山林色彩,仿佛经妙笔点染般浓淡相宜;“鉴作湖光”用铜镜隐喻湖面,凸显湖水澄澈如鉴的明净质感,二者共同勾勒出济州西湖泉石相映的灵秀意境。对比:“历下军声从古盛,济南名士迩来多”借历城古战场的雄浑声势与当地名士辈出的人文景象形成对比,既追溯济州军事重镇的历史底蕴,又彰显其文脉昌盛的地域特质,深化了诗作的文化内涵。双关:“使君高兴足婆娑,”“高兴”字面意为“高雅的兴致”,“婆娑”形容从容闲适的姿态,描绘友人王济州治郡之余悠游自适的状态,与前句“狱市并空俗已和”的治世景象相呼应,既贴合赠友诗的应酬属性,又含蓄传递了真挚情谊。用典:“历下军声从古盛,济南名士迩来多”,借“历下军声”“济南名士”等典故。“历下军声从古盛”化用的是济南历下地区自古以来重要的军事地位和辉煌的军事历史。诗中通过“军声从古盛”,强调历下地区军事声名远扬且历史悠久,“济南名士迩来多”则用了济南人才辈出的文化传统。济南自古以来人文荟萃,诞生和吸引了众多杰出人物。像唐代诗人崔融、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都是济南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化名人。诗人在此说“迩来多”,表明近年来济南依旧延续着人才辈出的盛况,既是对济南文化氛围和人才储备的高度评价,也表达了对王济州治下济州人才涌现的欣喜与赞美,体现出诗人对济州文化繁荣的自豪与向往,同时也暗示王济州作为地方长官,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狱市并空俗已和,使君高兴足婆娑”两句是对济州治理成效与友人状态的概括。“狱市并空”以简练笔触勾勒出济州社会安定、法治清明的景象,“俗已和”则进一步点染民风和睦的氛围;“使君高兴足婆娑”既点明友人王济州的身份,“婆娑”一词又以轻松笔调展现其治郡之余的闲适雅兴,暗含对友人政绩的赞许。颔联“画成林色重装洗,鉴作湖光更洁磨”两句是对济州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诗人以“画”喻林色,仿佛林木经妙笔重绘般浓淡相宜,着一“洗”字更显色泽明净;以“鉴”喻湖光,将湖面比作精磨的明镜,“洁磨”二字强化了湖水的澄澈透亮。此联巧用比喻,动静结合,生动展现济州山水如诗如画的灵秀之美。颈联“历下军声从古盛,济南名士迩来多”两句是对济州历史文化的追溯与褒扬。“历下”“济南”紧扣济州地理旧称,“军声从古盛”追溯此地自古军事地位显赫,暗含对其战略底蕴的推崇;“名士迩来多”则聚焦当下,称许济州文脉昌盛、人才辈出。诗人以典故入诗,纵横古今,赋予诗作厚重的历史纵深感。尾联“小寒渐有北归雁,话与飞翰同一过”两句是对时令物候与寄赠心意的交融表达。“小寒”点明诗作的时间背景,“北归雁”以物候特征传递冬去春归的生机,暗合对友人的牵挂;“话与飞翰”化抽象思念为具象鸿雁,仿佛托归雁捎去绵绵话语,既呼应诗题“寄”字,又以温婉笔触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寄王济州》严守七言律诗格律,全篇结构精巧,对仗工整。诗歌押五歌韵,韵律流转自然,朗朗上口。诗人巧用双关,如“使君高兴”既明确寄赠对象王济州的官职身份,又暗含对友人治绩与心境的欣喜赞叹,文辞含蓄而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攽《次韵孙少述二首 其二》

下一篇:宋·刘攽《书堂对雪 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