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只在所投中":我的全部心思都集中在箭矢投中的目标上,
"出手何曾一箭空":每次出手投射,何曾有过一箭落空的时候。
"不作秋风铺落叶":投射的箭矢不会像秋风中飘零的落叶那样散乱无序,
"端如春草种成丛":而是如同春日里整齐生长的草丛,一箭接一箭地落入壶中。
"旁观讵敢当勍敌":在一旁观看的人,哪里敢把我当成强劲的对手呀,
"俯拾无劳命短童":侍童无需频繁弯腰去捡拾落箭。
"说与妻孥须办取":告诉妻子儿女们一定要准备好丰盛的酒食,
"如山酒肉贺全功":要用堆积如山的酒肉来庆贺我投壶全中的功绩。
南宋诗人
曾几(曾幾)(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曾学江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他对杜甫、黄庭坚等备极推崇,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清人辑有《茶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文人雅趣竞技诗。描绘了诗人投壶箭无虚发、旁观惊叹无需俯拾之景,体现了宋代文人雅集以礼竞技之趣,营造了欢快风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投壶全中的自得与期待家人共庆之乐。
2. 写作手法
对比:“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首联通过“寸心”与“全中”的对比,强调诗人专注如一的精神与精准的技艺,“寸心”极言内心专注之微,而“何曾一箭空”则以反问突出从未失手的自信,形成心志与结果的强烈反差,凸显投壶时的全神贯注。烘托:“旁观讵敢当勍敌,俯拾无劳命短童。”颈联通过旁观者的反应与侍童的轻松,侧面烘托诗人技艺之高超,“讵敢当勍敌”以旁观者的敬畏,暗示诗人投壶水平远超常人;“无劳命短童”则通过侍童无需频繁俯身拾箭的细节,进一步证明箭无虚发。白描:“寸心只在所投中,直白地描述自己在投壶时内心专注,一心只想着将箭投入壶中,并且每次出手都能命中,箭无虚发。通过这样简洁直白的表述,生动地刻画出诗人投壶时全神贯注、技艺精湛的状态,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投壶时的专注与自信,给人以质朴而真切的印象。
3. 分段赏析
首联“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直接点明主旨,表明自己投壶时一心专注于投中目标,而且每次出手箭无虚发,一个“只”字强调了诗人投壶时的专注,“何曾”二字则凸显了诗人投壶技艺的高超,开篇便将诗人投壶全中的得意之情展现出来。颔联“不作秋风铺落叶,端如春草种成丛”,运用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描述投壶的成果。诗人说自己投壶不像秋风扫落叶那般稀稀落落,而是如同春草生长,丛丛茂密,形象地表现出投壶时箭箭中的、密集有序的情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箭不断落入壶中的场景,同时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投壶技艺的精湛。颈联“旁观讵敢当勍敌,俯拾无劳命短童”,通过对旁观者和捡箭童子的描写来衬托自己投壶技艺之强。旁观者面对诗人如此高超的技艺,不敢与之成为对手,而捡箭都无需特意吩咐童子,因为箭落密集,童子俯拾即可,从他人的反应进一步彰显出诗人投壶全中时的威风与技艺的卓绝。尾联“说与妻孥须办取,如山酒肉贺全功”,将这种自得之情推向高潮。诗人迫不及待地告诉妻儿,要准备如山般的酒肉来庆祝自己投壶全功,语言诙谐幽默,将诗人投壶全中后兴奋、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生活中轻松有趣的一面。
下一篇:宋·曾几《次曾宏甫见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