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侯心万里":徐侯的心胸有万里之广,
"身堕百里中":身体却困在百里之地。
"政以诗礼庭":治家靠着诗礼传家的庭院,
"上有鹤发翁":家中有白发老人。
"岂无敲榜喧":难道没有鞭打喧闹的声音,
"不入丘壑胸":却进不了他如山水般开阔的胸怀。
"开轩寄远韵":打开窗户寄托悠远的意趣,
"几净窗玲珑":书桌干净,窗户明亮通透。
"竹影落夏簟":竹影落在夏天的竹席上,
"水光摇秋空":水面的光影摇动着秋日的天空。
"一对凫鹜行":一对野鸭在行走,
"万里牛马风":像万里风中的牛马般自在。
"悠然见南山":悠闲地看见南山,
"不与俗眼同":和世俗的眼光不一样。
"徐侯归去来":徐侯回去吧,
"三径资已丰":归隐的资本已经充足。
"身将心共远":身体将和心灵一同走向远方,
"勿为督邮恭":不要对督邮那样的俗吏恭敬。
南宋诗人
曾几(曾幾)(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曾学江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他对杜甫、黄庭坚等备极推崇,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清人辑有《茶山集》。
1. 分段赏析
“徐侯心万里,身堕百里中”,开篇以强烈对比点题:徐侯的心灵向往万里之外逍遥之境,身体却困于百里之内的俗世樊笼。“心万里”以夸张手法突显其志向远大,“身堕百里”则形象描摹现实束缚,内心与外在的矛盾为全诗埋下伏线。“政以诗礼庭,上有鹤发翁”,转写人物所处的诗礼家庭环境。“政以诗礼”直白勾勒家庭以道德教化治家,“鹤发翁”的白发形象化地象征智慧长者坐镇其中,展现安定雅致的生活场景,人物背景更添真实感。“岂无敲榜喧,不入丘壑胸”,巧用反问“岂无”引出世情喧嚣。“敲榜喧”以声音意象代指官场案牍劳形;“不入丘壑胸”则借山壑景致比喻开阔心胸,语言含蓄,艺术性地强化超脱世俗之情。“开轩寄远韵,几净窗玲珑”,转景物描写:开窗为寻求远方情韵,“几净窗玲珑”以窗明几净的细节托出清雅环境。借景抒情,窗棂的通透玲珑暗喻人物心境明澈,表达技巧自然含蓄。“竹影落夏簟,水光摇秋空”,精炼视觉意象:竹影投射夏日凉席,水光晃动秋日晴空。竹水意象营造清凉宁静氛围,夏簟秋空的季节流转暗示时间永恒,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一对凫鹜行,万里牛马风”,取凫鹜(野鸭)悠然行走之小景,反衬“万里牛马风”的辽阔气象。大小对比手法凸显逍遥心境,动物意象暗喻自由,寓情于景。“悠然见南山,不与俗眼同”,化用陶渊明典故,“悠然”直写闲适心境,“不与俗眼同”以俗眼形象对比自身澄明。反衬手法突出独立人格,思想情感趋显高洁。“徐侯归去来,三径资已丰”,“归去来”直引陶渊明呼声,三径(隐士小径)意象喻归隐生活。语言明快,“资已丰”简洁点明物质无忧,主题归于退隐之念。“身将心共远,勿为督邮恭”,结末以“身将心共远”呼应开篇矛盾,身心合一远遁;“督邮恭”代指屈奉权贵,结尾警句鲜明表达拒绝对世俗的屈服,情感升华至坚定。
上一篇:宋·曾几《白龟》
下一篇:宋·曾几《次折仲古避寇浔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