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心飞类琯灰":在重阳节这一天,心情如同灰烬一般飘散,
"龙山直上好楼台":龙山之上,矗立着一座美丽的楼台。
"老身稚子扶将去":我这老迈之身,由孩童搀扶着前往登高,
"胜地元戎借得来":这登高胜地,是向主帅(吴帅)借来一游的。
"酒似朝霞披雾散":酒如同朝霞一般,在雾气散去时显得格外明亮和美丽,
"诗如秋菊艳霜开":诗歌就像秋天的菊花,在霜降时依然艳丽绽放。
"至今研席珠玑满":直到现在,研席上依然布满了如珠玑般珍贵的墨迹或文字,
"莫道登高寂寞回":不要说登高之后会感到寂寞而独自返回。
南宋诗人
曾几(曾幾)(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曾学江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他对杜甫、黄庭坚等备极推崇,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清人辑有《茶山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九日心飞类琯灰,龙山直上好楼台”,其中“九日”二字,点出了重阳节的时令,暗中契合了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而“心飞类琯灰”的用典尤为精妙,它化用了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的“灰琯飞律”这一典故,生动地描绘出心情如同律管中的葭灰一般轻盈飞扬,与重阳的节令氛围相互呼应。“龙山直上好楼台”则引用了晋代孟嘉龙山落帽的故事,暗示着此次登高雅集活动的高雅脱俗。同时,“直上”两字更显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为整首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老身稚子扶将去,胜地元戎借得来”,作者以自嘲的笔调书写自己年迈登高,需孩童搀扶的情景,幽默中夹杂着几分感慨,然而却无丝毫颓唐之意。“胜地元戎借得来”则点明此次雅集活动的举行全仰仗于吴帅(“元戎”在这里指代将领)的精心安排。在表达对吴帅感激之情的同时,也暗暗称赞了吴帅的风雅之情(即使是武将,也同样热爱诗文)。颈联“酒似朝霞披雾散,诗如秋菊艳霜开”,前句以朝霞破雾为喻,形象地展现了酒兴酣畅的场景。这句诗既写出了酒色的澄澈透明,又暗示了雅集气氛的热烈,使得所有愁绪都一扫而空。“诗如秋菊艳霜开”将诗作比作在寒霜中盛开的秋菊,不仅紧扣重阳节的节令特点,还赞美了吴帅诗作的清丽刚健。霜菊这一意象,更凸显出高洁的品格。尾联“至今研席珠玑满,莫道登高寂寞回”,“研席珠玑满”意指砚席之上仍散落着吴帅诗作的珠玉之句,从侧面烘托出雅集活动的盛大以及诗作的高质量。“莫道登高寂寞回”则反用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孤寂之语,强调因为有吴帅的佳作相伴,所以登高之后并不感到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