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wǎn

朝代:宋作者:曾几浏览量:1
shēn
lín
xiāng
míng
huā
zhī
shù
diǎn
fēn
lán
zài
yōu
chù

译文

深密的树林因香气而得名,花草树木繁茂到无法计数。这里没有一丝世俗的气息,兰花的嫩芽静静生长在幽深僻静之处。

逐句剖析

"深林以芗名":深密的树林因香气而得名,

"花木不知数":花草树木繁茂到无法计数。

"一点无俗氛":这里没有一丝世俗的气息,

"兰芽在幽处":兰花的嫩芽静静生长在幽深僻静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兰畹》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描绘深林中香气弥漫、草木繁茂的景象,突出兰花在幽静处悄然生长的姿态,托物言志,表达对高洁品格与超脱世俗的追求。诗中“芗”通“香”,既点明环境特征,又暗合《楚辞》以香草喻君子的传统;“无俗氛”与“幽处”相互呼应,既写兰花的自然生长状态,又隐喻士人隐逸避世、坚守本真的精神境界。此诗语言简洁凝练,善用白描手法,如“花木不知数”以直观视觉呈现茂盛之景,“兰芽”则聚焦细微,体现曾几清新淡雅的创作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曾几(曾幾)(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谥文清。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后徙居河南(今河南洛阳)。历任广西转运判官及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被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左通议大夫致仕。其诗曾学江西诗派,中年后诗风变化,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峻。他对杜甫、黄庭坚等备极推崇,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清人辑有《茶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深林以芗名”中,“芗”通“香”,既直写林中草木芬芳的自然特征,又暗引《楚辞》“香草喻君子”的意象传统,赋予环境以人格化象征。诗人未直接描摹香气,而用“芗名”二字点染嗅觉记忆,让读者通过这一动作感知气韵,比直写“香”更显含蓄典雅。次句“花木不知数”以白描手法铺展视觉画面,“不知数”三字既暗示花木种类繁多、难以尽览的直观感受,又通过“不知”的模糊性营造出幽深莫测的空间感——这种“数不胜数”的视觉冲击与首句的嗅觉意象叠加,形成多维度的山林体验。第三句“一点无俗氛”中,“一点”以量词表程度,强调此处全然隔绝尘俗的纯粹性,而“无俗氛”既是对前两句自然描写的升华,又暗含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与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意境异曲同工。末句“兰芽在幽处”聚焦微观细节,“兰芽”选用初生嫩芽而非盛放兰花,既呼应“芗”字的淡雅香气,又以“芽”的纤弱形态强化幽僻环境的对比张力;“幽处”二字既实写兰花生长位置之隐蔽,又虚指士人精神栖居的理想之境,与“无俗氛”构成物我交融的意境闭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观《减字木兰花 其十二》

下一篇:宋·曾几《食杨梅三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