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轻雷落万丝":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 万丝:万丝:指密蒙的雨丝。丝:喻雨。
"霁光浮瓦碧差差":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 差差:差差:高低错落的样子,指层叠的瓦片。一作参差。,浮瓦:晴光照在瓦上。,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霁,雨后放晴。
"有情芍药含春泪":芍药花沾上雨珠,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
# 春泪:雨点。,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无力蔷薇卧晓枝":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 晓:王本作晚。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雨后春景,展现出庭院中碧瓦晶莹、芍药带泪、蔷薇卧枝的画面,有近景远景,动静相宜。诗人运用对偶、拟人、以美人喻花等手法,体物入微,营造出清新婉丽的意境。表面写春景之美,实则以“春愁”统摄全篇,虽未直言愁绪,却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曲折隐晦地表达出诗人因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心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敏锐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美人喻花,如将雨后芍药比作多情少女,蔷薇与醉卧的史湘云类比,还提及李白诗中“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以美人姿态形容花姿,使花的形象更鲜活。对偶:“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诗句在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节奏感。借景抒情:表面写景,通过雨后春景的描绘,在芍药、蔷薇的情态中蕴含“春愁”,隐晦表达诗人因宦途艰险产生的多愁善感心理,情景交融。拟人:“有情芍药含春泪,”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3. 分段赏析
首句“一夕轻雷落万丝”,在隐隐春雷的轻唤中,春雨悄然而至,恰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轻”雷与如“丝”细雨,诗人仅用两字,便精准勾勒出春雨轻柔细密的特色。次句“霁光浮瓦碧参差”,一夜春雨将碧绿的琉璃瓦洗刷得澄澈干净,宛如翡翠般晶莹剔透。瓦上残留的水珠,在晨曦照耀下熠熠生辉,艳丽夺目,让人见之便觉心旷神怡,此为第二句所绘之美。尤为精妙的是后两句。诗人以美人喻花,兼用对仗,尽显妙趣。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的牡丹,白居易诗中刚出浴、“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贵妃,与“有情芍药含春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雨后芍药,宛如多情少女,泪光盈盈,脉脉含情。末句“无力蔷薇卧晓枝”,则让人忆起《红楼梦》中史湘云醉眠芍药裀的场景:湘云香梦正酣,芍药飞花满身,衣襟头脸皆红香散乱。醉卧落花中的湘云,情思悠悠,娇柔妩媚,恰似这慵懒横卧在晓枝上的蔷薇。
4. 作品点评
此诗因对景物描摹细致入微,情感含蓄深沉,自始至终散发着清新婉丽的韵味。诗人凭借对自然景物敏锐的观察、深切的感受以及出色的摄取和表现能力,勾勒出春日景致。诗中虽未着一“愁”字,却以“春愁”贯穿始终,从芍药含泪、蔷薇卧枝的娇柔姿态中,可体会到诗人的愁绪。这也委婉展现出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养成的多愁善感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