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嘴啄花红溜":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
# 红溜:形容花朵娇红。
"燕尾点波绿皱":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
# 绿皱:形容春水绿波。
"指冷玉笙寒":天寒手冷,玉笙冰凉,
# 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吹彻小梅春透":吹奏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
# 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依旧":照这样吹下去,
"依旧":照这样吹下去,
"人与绿杨俱瘦":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描绘了春日里莺啄花、燕点波的明媚景象,以及词人吹奏玉笙的情景,借春光的盛衰过程,展示出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中以乐景衬哀情,通过花红柳绿的春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同时化用前人诗句,将伤春之情与怀人之思巧妙融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词人看到春天莺嘴啄花、燕尾点波的美好春景,由此引发了内心的伤春之情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将情感寄托于眼前之景。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词的开篇“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明媚春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然而词人却因伤春怀人而内心悲苦,以如此美好的春景反衬出词人内心的哀愁与孤寂。化用:“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转作悲苦之语,在明媚春光下,女主人公却有忧伤情绪,形成鲜明对比。
3. 分段赏析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直笔描绘春天美景,运用细腻的笔触,“溜”字生动展现花红的鲜艳欲滴,“皱”字形象状摹水波荡漾之态,以乐景写春,突出自然春光的美好。从愉快景象起笔,反衬出心境的悲苦,借春光盛衰展示伤春念远之情。“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笔锋一转,化用李璟词句,转作悲苦之语,在明媚春光下,女主人公却有忧伤情绪,形成鲜明对比。“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题之笔,将人与绿杨相提并论,以生动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柳絮杨花象征春色渐老、春光即逝,也承载着别情相思,让人联想到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画面,“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味蕴含其中。
# 这首纪别之作,句最工丽。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秦观《拟郡学试东风解冻》
下一篇:宋·秦观《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