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余寒":庭院残留着寒意,
"帘栊清晓":清晨帘栊清静,
# 帘栊:泛指门窗的帘子。
"东风初破丹苞":东风刚吹开红色花苞。
"相逢未识":初次相逢未能认出,
"错认是夭桃":错把它当作艳丽的桃花。
"休道寒香波较晚":不要说寒梅的香气来得较晚,
"芳丛里、":在花丛中、
"更觉孤高":更觉得它孤高清傲。
# 更:一作便。
"凭阑久":凭栏眺望许久,
"巡檐索笑":沿着屋檐寻赏梅花的笑姿,
"冷蕊向青袍":冷艳的花蕊对着青色衣袍。
# 青袍: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薛。
"扬州":扬州的,
"春兴动":春意萌发,
"主人情重":主人情意深厚地相邀,
"招集吟豪":聚集起善吟的才俊。
"信冰姿潇洒":梅花冰洁的姿态潇洒,
"趣在风骚":意趣在于诗文风雅。
"脉脉此情谁会":这份含情脉脉的心意谁能领会,
"和羹事、":辅佐君王的大事、
# 和羹:配以盐、梅等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比喻大臣辅助君主治理国政。
"且付香醪":暂且交付给香醇的酒。
# 香醪:美酒。
"归来后":归来之后,
"湖头月淡":湖面上月色清淡,
"伫立看烟涛":伫立在如烟似涛的香气之中。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作上片描绘梅花丹苞初绽、寒香浮动的风姿,更刻画其孤高的品性;下片借赏梅抒发情感,赞颂梅超凡脱俗的特质,进而由梅的品性联想到人事,表达出不愿被名缰利索束缚、向往自然自在生活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梅花初绽的情态与赏梅的专注。“庭院余寒,帘栊清晓,东风初破丹苞”,以“余寒”“清晓”勾勒早春微凉的清晨氛围,“东风初破”细腻写出梅花刚被春风吹开红苞的瞬间,画面清新。“相逢未识,错认是夭桃”,借将梅花误认作桃花的细节,侧面烘托梅花初绽时的艳丽,暗藏初见的惊喜。“休道寒香较晚,芳丛里、更觉孤高”,直接赞梅,说不必嫌它开花晚,在花丛中更显孤高清傲,赋予梅花品格。“凭阑久,巡檐索笑,冷蕊向青袍”,写诗人凭栏久立、沿檐赏梅的姿态,“冷蕊向青袍”将梅花与赏梅人相呼应,尽显对梅的喜爱。下片转入赏梅场景与情思的延展。“扬州春兴动,主人情重招”,点出扬州春意渐浓,主人盛情邀客赏梅,自然过渡到众人同赏的情景。“集吟豪信,冰姿潇洒,趣在风骚”,写才俊聚集,梅花冰洁潇洒的姿态激发了诗文雅兴,将梅的美与文人雅趣相融。“脉脉此情谁会,和羹事、且付香醪”,由梅的情态转入内心感触,说这份对梅的情意难被领会,暂且将功名之事托付给美酒,暗含超脱之意。“归来后,湖头月淡,伫立香烟涛”,以归来后月下伫立、梅香如涛的画面收尾,余韵悠长,将对梅的喜爱融入静谧夜景,情感含蓄而深沉。
下一篇:宋·秦观《送乔布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