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迷春态":云雾浓重迷蒙,凝聚出她宛如春日般迷人的姿态,
# 春态:这里指婀娜多姿的体态。,迷:一作凝。,霭霭:云雾密集的样子。
"溶溶媚晓光":晨光如流水般缓慢地流动,明媚而美好。
# 晓光:清晨的日光。如梁·简文帝《侍游新亭应令诗》——“晓光浮野映,朝烟承日回。”,媚:美好,明媚。,溶溶:水波缓慢流动的样子。
"何期容易下巫阳":怎料神女轻易便从巫阳降临人间。
# 下巫阳:离开巫山的南面,即巫峡。如高蟾的《下楚思》有:“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何期:一作不应。指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
"祗恐使君前世、":只怕是使君(苏轼)前世、
# 使君:一作翰林,对长官的尊称。,祗恐:谨慎地怀疑。祗,表尊敬。
"是襄王":曾经是楚襄王。
# 襄王:即楚襄王,用典“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出自《神女赋》序:“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暂为清歌驻":她暂为清越的歌声停留片刻,
"还因暮雨忙":又因暮雨将至而匆匆离去。
# 暮雨:用典“朝云暮雨”,指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常比喻男女之阻的情爱与欢会。出自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瞥然飞去断人肠":忽然迅速地飞回了巫山之上,让人心痛肠断。
# 瞥然:忽然,迅速地。
"空使兰台公子、":只留下我这“兰台公子”、
# 兰台公子:宋玉的称号。
"赋高唐":空自效仿宋玉赋写《高唐》之篇。
# 赋高唐:《高唐赋》,宋玉名作之一。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写作手法
用典:“下巫阳”“襄王”“暮雨”“赋高唐”均源自宋玉《高唐赋》《神女赋》,典指楚怀王(或襄王)与巫山神女的神遇故事,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成为文人寄托情遇与怅惘的经典意象。秦观以“使君前世是襄王”暗喻友人(苏轼)与歌女的邂逅如仙缘,又以“兰台公子赋高唐”自比宋玉,借典故将现实中的聚散升华为古典文学中的永恒怅惘,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2. 分段赏析
上片“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以“霭霭”“溶溶”两组精妙叠词,绘就一幅美人自云雾中轻盈凝化的梦幻图景,将其周身萦绕的春日晨光般的柔美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炼字之工、遣词之巧,尽显语言艺术魅力。“不应容易下巫阳,祗恐使君前世、是襄王”,巧妙援引襄王与神女的古老传说,既暗合王朝云之名的神女渊源,又以含蓄笔触暗示苏轼与王朝云之间超越主仆的特殊情愫,为这段情谊披上浪漫神秘的面纱。下片“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清歌”二字精准点明王朝云歌舞之动人,“暮雨”一词巧妙呼应神女典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佳人短暂停留又翩然离去的绰约身影,营造出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朦胧意境。“瞥然归去断人肠。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直抒胸臆,将王朝云离去后令人肝肠寸断的怅惘之情倾泻而出。词人借宋玉创作《高唐赋》的典故,将自身对美人的倾慕、留恋与失落,含蓄而深沉地融入字里行间,余韵悠长,引人遐思。
上一篇:宋·秦观《还自广陵四首其一》
下一篇:宋·秦观《调笑令·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