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jūn
yǒu
cháng
suǒ
zāo
néng
shēng
biàn
wèi
yōu
huàn
西
qiú
yǎn
qiān
zuì
chéng
shū
xìng
gāng
qiǎn
qiǎn
fēi
zhàng

译文

君子有着恒定不变的操守和准则,无论遇到何种境遇,都能从容应对、泰然处之。不会因为生死的考验而改变自己的操守,难道会因为忧愁祸患而改变自己的本心吗。西伯姬昌被囚禁时,推演创作了《周易》,司马迁遭受刑罚时,完成了《史记》这部著作。本性刚健,情趣却平和安乐,见识浅薄、操守不坚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逐句剖析

"君子有常度":君子有着恒定不变的操守和准则,

# 常度:固定的规律或法度。

"所遭能自如":无论遇到何种境遇,都能从容应对、泰然处之。

# 自如:态度镇定、行动不改。,遭:原作连,据各本改。

"不与死生变":不会因为生死的考验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岂为忧患渝":难道会因为忧愁祸患而改变自己的本心吗。

# 渝:改变、违背。

"西伯囚演易":西伯姬昌被囚禁时,推演创作了《周易》,

"马迁罪成书":司马迁遭受刑罚时,完成了《史记》这部著作。

# 马迁:即司马迁。此指司马迁在获罪后发愤写成《史记》 。

"性刚趣和乐":本性刚健,情趣却平和安乐,

# 和乐:和睦安乐。

"浅浅非丈夫":见识浅薄、操守不坚的人,算不上大丈夫。

# 浅浅:渺小、敷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二首(其一)》是北宋诗人秦观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开篇便立起君子应有恒定操守的主旨,继而以西伯姬昌、司马迁的典故佐证坚守之道,末句则以对比凸显君子应有的刚健品格。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通过说理与举例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对君子人格的深刻理解与推崇,字里行间蕴含着诗人对高尚操守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思想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两句是对君子品格的总起。“常度”指恒定的操守,点明君子应有不变的准则;“自如”则写出无论遭遇何种境遇,君子都能从容应对。这两句以平实的语言开篇,直接确立了全诗对君子品格探讨的核心,为后文的论述奠定了基调。“不与死生变,岂为忧患渝”两句进一步阐释君子操守的坚定。“不与死生变”表明即便面对生死考验,君子的操守也不会改变;“岂为忧患渝”以反问的语气强调,更不会因忧愁祸患而动摇。两句从生死、忧患两个层面,层层递进地凸显了君子操守的不可移易,语气坚定有力。“西伯囚演易,马迁罪成书”两句是引用典故佐证观点。西伯姬昌被囚禁却推演《周易》,司马迁遭腐刑之罪仍完成《史记》,诗人以这两个广为人知的事例,具体展现了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成就事业的君子之风。用典自然贴切,使前文的道理更具说服力。“性刚趣和乐,浅浅非丈夫”两句是对君子品格的进一步补充与升华。“性刚”指本性刚健,“趣和乐”则含从容自适之意,说明君子应兼具刚健与和乐的品性;“浅浅非丈夫”以否定的形式,强调见识浅薄、操守不坚者不配称为大丈夫。这两句通过对比,使君子的形象更为丰满,也点明了诗人所推崇的理想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宁浦书事六首其一》

下一篇:宋·秦观《题汤泉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