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zhōu
xún
yáng
chéng
xià
zhù

朝代:宋作者:秦观浏览量:1
zhōu
xún
yáng
chéng
xià
zhù
yǎo
ǎi
hūn
diǎn
diǎn
yún
biān
shù
jiǔ
pài
jiāng
fēn
cóng
yān
wàng
kōng
jīn
yuè
míng
fēng
fēng
huā
shì
liáng
néng
chù
zūn
shī
湿
qīng
shān
lèi

译文

小船停泊在浔阳城下停留。昏鸦在暮色中隐隐约约,云边的树木依稀几点。江水在此处分为九条支流流去。一眼望去,烟波浩渺没有边际。今晚明月高悬,微风轻轻吹拂。枫叶和芦花所在之处,确实是个凄凉之地。不必有琵琶声来触动情怀。独自饮酒,泪水自然打湿了青衫。

逐句剖析

"舟泊浔阳城下住":小船停泊在浔阳城下停留。

"杳蔼昏鸦":昏鸦在暮色中隐隐约约,

"点点云边树":云边的树木依稀几点。

"九派江分从此去":江水在此处分为九条支流流去。

"烟波一望空无际":一眼望去,烟波浩渺没有边际。

"今夜月明风细细":今晚明月高悬,微风轻轻吹拂。

"枫叶芦花":枫叶和芦花所在之处,

"的是凄凉地":确实是个凄凉之地。

"不必琵琶能触意":不必有琵琶声来触动情怀。

"一樽自湿青衫泪":独自饮酒,泪水自然打湿了青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是宋代秦观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词人舟泊浔阳城下的所见所感。上阕写景,先点明舟停浔阳城下,接着描写了傍晚时分昏鸦点点、云边树木的景象,随后视野放大,展现九派江水分流而去,烟波浩渺无际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下阕抒情,写今夜月明风细,枫叶芦花,一片凄凉,词人触景生情,虽未闻琵琶声,却也如白居易当年一样,被此情此景触动,不禁泪湿青衫,表达出羁旅途中的忧愁与孤寂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舟泊浔阳城下住。杳蔼昏鸦,点点云边树。”开篇点明舟停浔阳城下这一事件,“杳蔼昏鸦”描绘出傍晚时分,昏暗中乌鸦归巢的景象,“杳蔼”一词营造出一种朦胧、幽远的氛围。“点点云边树”,远处的树木在云边若隐若现,如同点点繁星,这两句通过对暮鸦和云边树的描写,初步勾勒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波一望空无际。”这两句将视野从近景拉到远景,写出九派江水从浔阳城下分流而去的壮阔景象,“九派”点明江水的支流众多。“烟波一望空无际”,极目远眺,只见烟波浩渺,无边无际,这种空旷辽远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寂寥与孤独,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今夜月明风细细。枫叶芦花,的是凄凉地。”下阕开始抒情,“今夜月明风细细”描绘出今夜的天气状况,明月高悬,微风轻拂。“枫叶芦花”,这两种植物都是秋季的典型意象,看到它们,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萧瑟与凄凉。“的是凄凉地”,直接点明此地是凄凉之所,词人将自己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融入其中。“不必琵琶能触意。一樽自湿青衫泪。”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不必琵琶能触意”,表示不需要琵琶声来触动自己的愁意,因为眼前的景色已经足够让人心生悲戚。“一樽自湿青衫泪”,词人独自饮酒,泪水打湿了衣衫,如同当年白居易听闻琵琶曲后泪湿青衫一样,深刻地表达出词人在羁旅途中的忧愁与孤寂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秦观《和裴仲谟放兔行》

下一篇:宋·秦观《赠刘使君景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