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绿荫千顷":门外是千顷绿树成荫,
# 千顷:形容极其广阔。
"两两黄鹂相应":成对的黄鹂鸟相互应和啼鸣。
# 黄鹂:即黄莺。
"睡起不胜情":睡醒后情思纷扰,
# 不胜情:感情承受不了。胜:堪,忍受。
"行到碧梧金井":漫步来到长着碧绿梧桐的金井边。
# 金井: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碧梧:碧绿的梧桐树。
"人静":四周一片寂静。
"人静":四周一片寂静。
"风弄一枝花影":微风拂动,花枝摇曳,花影晃动。
# 花影:花的影子。,枝:一作庭。庭:是庭院的意思。,弄:一作动。
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他擅长各种文体,而以政论、游记为出色。主要文学成就在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誉其为“今代词手”,后世视其为正宗的婉约派第一流词人。他善于把男女恋情与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起来,以含蓄的手法,幽冷的意境,淡雅的语言,抒发感伤的情绪。〔千秋岁〕“水边沙外”、〔踏莎行〕“雾失楼台”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词。借描写门外绿阴、黄鹂及风动花影等景象,抒发了词人百般无聊、孤寂惆怅之情,同时又蕴含着一种欲说还休的微妙情思,含蓄地传达出内心的期待。
2. 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风动一庭花影”,微风轻拂,致使庭院中的花影摇曳。在静谧无人的环境中,这一细微的动态,将周遭的寂静无声衬托得淋漓尽致,以瞬间的动凸显长久的静,强化了词中的幽寂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片,“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从感官角度来看,词人先在睡梦中被黄鹂的啾啾声惊醒,随后张望看到门外绵延的绿荫。这两句动静结合,“绿阴千顷”是静态的画面,展现出环境的清幽广阔,“两两黄鹂相应”以黄鹂的啼鸣增添了生机,同时也为下片词人因景生情做铺垫。下片,“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睡起不胜情”直接点明词人被鸟声惊醒后内心的孤寂愁绪,“行到碧梧金井”则是词人试图排遣愁怀的行动。“碧梧”“金井”的描写呼应上片的“绿阴”,营造出清幽的庭院环境。两个“人静”反复出现,强化了环境的寂静,突出词人的孤独。最后“风动一庭花影”,以动衬静,本以为有人来,实则是风动花影,进一步表现出词人在幽寂环境中的孤寂与愁情。
4. 作品点评
此词描摹静境韵味十足。全词笔触精妙,灵动生风,尤其“风动一庭花影”一句,尽显摇曳绰约之姿,堪称全篇之冠。
# 风动一枝花影,一句,曾得到宋徽宗的欣赏。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
# 沈际飞日“不胜情”三字包裹前后。
清学者黄苏《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