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夏思已深":入夏以来思念已深,
"感秋念愈迫":到了秋天念想愈发急迫。
"思念皆为谁":心中思念的人是谁呢,
"为彼远行客":是那远出行走的人儿。
"客行曷辰休":远客何时才能归来,
# 辰:西岩集作弗。
"怅望朝复夕":我从早到晚怅然遥望。
"出门虚有待":走出家门空自等待,
"命驾焉所适":想要驾车却不知该往何处去。
"邈邈阻前欢":遥远的距离阻断了往日的欢娱,
"悠悠抱今戚":如今只能长久怀抱悲戚。
"中庭一株橘":庭院中间有一株橘树,
"嘉实转金碧":美好的果实变得金黄灿烂。
"爰意花开时":回想起花开的时候,
# 意:西岩集作忆。
"花边语离析":曾在花旁诉说离别之情。
"惜此不忍餐":珍惜这橘子舍不得吃,
"留之候君摘":把它留下来等你回来摘取。
"拟君君未来":猜想你会来却不见踪影,
"回肠更如折":愁肠百转如同寸寸折断。
# 折:原作拆,据西岩集、《诗渊》册一页二八三改。
"何当乘梦时":何时才能在梦中,
# 时:西岩集、《诗渊》作游。
"傥遂徽容觌":或许得以见到你的容颜。
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淳祐间曾领乡荐,以布衣终。在南宋末年诗派中,翁卷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诗学贾岛、姚合,苦意淬炼。在律诗中,翁卷尤注重中间四句的推敲,多写田园山水及隐居生活。代表作品有《乡村四月》《思远客》《送刘几道》《山中采药》等。著有《西岩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闺怨诗。全诗以女子独白视角,细腻勾勒出从夏入秋时节,其对远行之人日渐深浓的思念心绪。整首诗通过直抒胸臆与借物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深刻诠释出女子因思念而生的惆怅哀怨,道尽深闺盼归的相思愁绪。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多处运用白描手法,如“涉夏思已深,感秋念愈迫”,直接点明从夏季到秋季思念愈发深切,未加修饰却尽显思念之绵长;“怅望朝复夕”,直白描绘从早到晚怅然眺望的状态,将女子盼归的殷切与失落直观展现;“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适”,通过描述出门空等、欲驾车却无处可去的行为,朴实无华地刻画出内心的茫然与无奈,这些诗句均以直白自然的语言呈现生活场景与人物心境。
3. 分段赏析
“涉夏思已深,感秋念愈迫”,点明时间从夏季延续至秋季,随着季节的转换,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由“深”至“迫”,程度不断加深,突出了思念的持续性与急切感。“思念皆为谁,为彼远行客”,以设问的方式,直接道出思念的对象是那远行之人,引发读者的共鸣,也让思念有了明确的指向。“客行曷辰休,怅望朝复夕”,主人公不知远行的人何时才能归来,只能从早到晚怅然遥望,“朝复夕”强调了等待时间的漫长,“怅望”一词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茫然失落的神态。“出门虚有待,命驾焉所适”,写出主人公出门仿佛有所期待,却又不知该驾车前往何处去寻找,“虚”字体现出这种等待的徒劳与无奈,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迷茫。“邈邈阻前欢,悠悠抱今戚”,“邈邈”形容距离遥远,阻隔了往昔的欢乐时光,“悠悠”则表现出如今忧愁的绵长,今昔对比,更显当下思念之苦。“中庭一株橘,嘉实转金碧”,描绘中庭的橘子树,果实逐渐变得金黄灿烂,这一景物描写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以乐景衬哀情。“爰意花开时,花边语离析”,回忆起花开之时,在花边长谈却最终分离,“忆”字引出往事,与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语离析”点明分离的事实,加重了思念的愁绪。“惜此不忍餐,留之候君摘”,因为珍惜这橘子,所以不忍心吃掉,要留着等远方的人回来采摘,一个“惜”字,一个“留”字,将主人公对远行客的深情与期盼寄托在橘子上,情感表达含蓄而真挚。“拟君君未来,回肠更如折”,多次设想远行客归来,可他却始终未到,主人公的内心如同肠子被反复折叠般痛苦,“回肠更如折”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思念带来的极致煎熬。“何当乘梦时,傥遂徽容觌”,发出何时才能在梦中与远行客相见的感慨,“乘梦”“傥遂”表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体现出主人公在现实中无法相见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梦境,情感在无奈中又带着一丝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