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xuě
chū
xiāo
méi
ruǐ
zhà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xuě
chū
xiāo
méi
ruǐ
zhàn
méi
xuě
xiāng
què
chuān
穿
huā
zhuǎn
shuì
yáng
zuì
yǎn
xīn
chóu
cháng
xiàng
dōng
fēng
luàn
shòu
jué
luó
dài
huǎn
hóng
xìng
shāo
tóu
èr
yuè
chūn
yóu
qiǎn
wàng
lái
fāng
xìn
duàn
yīn
shū
zòng
yǒu
zhēng
jiàn

译文

腊月的积雪刚刚开始融化,梅花的花蕊绽放了。梅花与残雪相互交融,欢快的喜鹊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睡醒后,夕阳的光芒晃迷了我朦胧的醉眼。新的愁绪随着东风纷纷扰扰地涌上心头。渐渐消瘦,感觉自己白皙的肌肤都松弛了,连罗带也变得宽缓了。红杏刚刚在枝头露出花苞,二月的春天春意还很淡。望眼欲穿也等不到意中人的到来,就连他的消息也断绝了。即使有书信往来,又怎能比得上亲眼见到他呢?

逐句剖析

"腊雪初销梅蕊绽":腊月的积雪刚刚开始融化,梅花的花蕊绽放了。

# 梅蕊绽:指梅花开放。

"梅雪相和":梅花与残雪相互交融,

"喜鹊穿花转":欢快的喜鹊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转:《六一词》作“啭”。

"睡起夕阳迷醉眼":睡醒后,夕阳的光芒晃迷了我朦胧的醉眼。

"新愁长向东风乱":新的愁绪随着东风纷纷扰扰地涌上心头。

"瘦觉玉肌罗带缓":渐渐消瘦,感觉自己白皙的肌肤都松弛了,连罗带也变得宽缓了。

# 罗带缓:罗,质地轻软而有疏孔的丝织物。罗带缓,是说人已消瘦,腰带显得有些宽松。

"红杏梢头":红杏刚刚在枝头露出花苞,

"二月春犹浅":二月的春天春意还很淡。

"望极不来芳信断":望眼欲穿也等不到意中人的到来,就连他的消息也断绝了。

# 芳信:好消息。不如见。

"音书纵有争如见":即使有书信往来,又怎能比得上亲眼见到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是宋代词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此词细腻勾勒出一幅初春时节的优美画卷,词人于其中既倾诉了对春回大地的满心喜悦,又流露出一丝因思念之人未归的怅惘与遗憾。词中笔调灵动,犹如潺潺溪流,自然流畅。其韵律起伏有致,节奏轻盈明快,恰似与词人彼时复杂而又略带欢愉的心境同频共振,读来令人沉醉其中,思绪也随之飘转。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和闺怨的词,此词细腻勾勒出一幅初春时节的优美画卷,词人于其中既倾诉了对春回大地的满心喜悦,又流露出一丝因思念之人未归的怅惘与遗憾。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上片描绘“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的初春美景,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喜悦,而后“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又借景引出新愁,将景与情紧密融合。下片的景色描写“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也与人物的思念之情相互映衬。细节描写:“瘦觉玉肌罗带缓”通过描写女子因思念而身体消瘦,连罗带都显得宽松了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她的相思之苦。对比:将女子对意中人“望极不来芳信断”的失望与“音书纵有争如见”的期盼进行对比,突出了她渴望见到对方的强烈情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3. 分段赏析

《蝶恋花·腊雪初销梅蕊绽》的上片,欧阳修妙笔绘景,在那细腻的景致描摹中,情韵悄然流淌,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寒冬的残雪渐渐消融,寒梅在枝头初绽芳华,灵动的喜鹊于花丛间欢快穿梭,这一幕幕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象,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这般美好的春景,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折射出词人内心深处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那欢快的情绪如潺潺溪流,不经意间便满溢而出。然而,笔锋陡然一转,结句中“新愁”二字横空出世,似一声轻叹,瞬间打破了先前的欢愉氛围,同时巧妙地引出下文,为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埋下了伏笔。下片之中,词人的情感基调急转,转而聚焦于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怀念。“瘦觉玉肌罗带缓”,寥寥数语,便将抒情主人公因思念而形容憔悴的模样刻画得入木三分,曾经丰腴的玉肌逐渐消瘦,就连腰间的罗带也显得愈发宽松。皆因她望穿秋水,却始终盼不来意中人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意中人并非毫无音讯,偶尔也会有书信往来,传递着彼此的牵挂。然而,对于这位深情的抒情主人公而言,书信又怎能比得上亲眼相见时的那份真切与温暖呢?她满心期盼的,始终是与心爱之人的重逢相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三)》

下一篇:宋·欧阳修《渔家傲·乞巧楼头云幔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