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方在家":客居他乡的我刚刚在梦中回到家中,
"角声已催晓":号角声却已经催促着天亮。
"匆匆行人起":匆匆忙忙地,赶路的行人都起身了,
"共怨角声早":大家一同抱怨号角声太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马蹄一整天都在踩踏冰霜,
"未到思回空断肠":还没到达目的地就想着回去,徒然让人肝肠寸断。
"少贪梦里还家乐":不要贪恋梦里回家的快乐了,
"早起前山路正长":早点起身,前面山路还十分漫长。
# 山:一作山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在奉命出使契丹途中,以温馨梦境与催晓角声对比展现内心冲突,后又自我劝勉,却难掩思乡之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出使途中的复杂心境与浓烈的思归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这句诗将温馨的梦境与无情催晓的角声相对比,突出了行者被打断美梦的无奈与内心的矛盾冲突直抒胸臆:诗中“共怨角声早”直白地抒发了行人对被角声过早唤醒的抱怨情绪;“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则直接表达出诗人虽自我劝勉,却仍难以抑制的思归之情。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描绘了诗人正沉浸于归家的美梦中,却被角声无情唤醒,匆匆起身的行人都在抱怨角声过早。此部分运用对比手法,将美梦与现实的催促形成鲜明反差,生动展现出行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后四句“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写出诗人骑着马整日在冰霜中艰难前行,尚未到达目的地,就因思乡而肝肠寸断。诗人自我劝勉不要贪恋梦中归家的快乐,因为前路还漫长。这里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了诗人虽想自我宽慰,却依旧无法遏制的思乡之情,也描绘出旅途的艰辛与漫长。
上一篇:宋·欧阳修《答子履学士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