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园林春去后":四月的园林里,春天过去之后。
"深深密幄阴初茂":浓密幽深的树叶形成的帷幕,绿意刚刚变得繁茂。
# 幄:帐篷。,深深:形容园林幽深的样子。
"折得花枝犹在手":折下的花枝还握在手中。
"香满袖":香气沾满了衣袖。
"叶间梅子青如豆":枝叶间的梅子像豆子一样青涩。
"风雨时时添气候":风雨时常变换着天气。
# 添气候:指气候变换。
"成行新笋霜筠厚":一排排新长出的竹笋,像经霜的竹子般厚实。
# 霜筠厚:指新笋表皮如覆盖一层厚厚的白霜。筠,竹的青皮。
"题就送春诗几首":写下了几首送春的诗。
# 送春:送别春天。
"聊对酒":姑且对着酒杯饮酒。
"樱桃色照银盘溜":樱桃的颜色映照得银盘流光溢彩。
# 溜:光滑。,银盘:银制或银饰的盘子。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描绘了四月春归后园林中花谢叶茂、绿树成荫的景象,以及词人对往日繁花盛开时光的回溯,体现了时光流转中春去后的景致变化,营造了一种春去后的宁静与淡淡的怅惘氛围,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留恋、怅惘与眷恋之情。
2. 写作手法
夸张:“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几句,以折花在手香气未散而梅子已青的夸张写法,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时光飞逝之快,给人强烈的时间流逝感,言语流畅爽利却蕴含丰富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写景为主,“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先描绘四月园林春去后花谢叶茂、绿树成荫的当下风光,“四月”二句展现出春天已经逝去,红衰翠盛,满眼都是密茂的枝叶如帐幕般遮出一团团浓荫的景象,画面清晰可感,透着春去后的宁静;“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紧接着笔锋一转,“折得”三句回溯往日花枝繁盛、可揽于手的景象,构句和用意十分巧妙,应作一句读:春天折得的花枝还拿在手里,花枝的香气还拂着衣袖,树枝树叶间的梅子却已经“青如豆”了。手法夸张而形象鲜明,时光的飞动似乎快得惊人,又似乎看得清清楚楚,在流畅爽利的言语中,包含着极丰富的感情:有些惊讶,有些惆怅迷惘,仿佛还有些喜悦。今昔对比之下,暗含着对春光逝去的淡淡惋惜,为下阕的抒情做了铺垫。下阕则侧重抒情,“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笋霜筠厚。”承接上阕的今昔对比,写夏天的风雨变化多端,“风雨”一句描绘出夏天的风雨是使草木茁壮成长的风雨,一番风雨又一番风雨,气候变得更暖和了,成行的竹笋带着厚厚的白霜节节拔高,一天一个样子,如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中“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所写的蓬勃生机,给人美好的感受。“题就送春诗几首。聊对酒。樱桃色照银盘溜。”同时,“樱花色照银盘溜”展现出鲜红的樱桃盛在银白的盘子里交相辉映的画面,“溜”字形容樱桃的形质及与银盘之色交相辉映,圆转流动,十分传神,这是夏天带来的一道亮丽风景。词人在春去之后,唯有题诗送别春光、对酒凭吊春光,以此聊表心中的留恋之情,此时心情显得开朗舒畅。将对春光的不舍融入具体的行为之中,使情感的抒发真挚而自然,与上阕的景物描写相互呼应,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尽显词人对春光逝去的怅惘与眷恋,以及对夏季到来的接纳与礼赞。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整体上情感饱满、文辞优美,唯有“题就”一句稍显口语化,略显随性。词作围绕词人饮酒题诗的情境展开,既饱含深情地礼赞了刚刚悄然逝去的春天,又满怀欣喜地迎接了接替春天、降临人间的夏季。
上一篇:宋·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