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波清霁":月光如水,清朗澄澈,雨后初晴,
# 清霁:澄亮明净。,月波:月光。月光似水故称。
"烟容明淡":雾气轻笼,色泽明亮而又浅淡,
# 烟容明淡:形容云雾弥漫的景色。烟容:云雾。
"灵汉旧期还至":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又到了一年一度相会的旧期。
# 旧期:指七夕。,灵汉:银河。
"鹊迎桥路接天津":喜鹊们纷纷飞来,搭起桥梁,连接起通往天河的道路,
# 天津:天河。,鹊迎桥路:传说每年七月七日,喜鹊相接为桥,牛郎织女渡桥相会。
"映夹岸、":映衬着河两岸、
"星榆点缀":繁星闪烁,如同榆树般点缀夜空。
# 星榆:又称白榆天上星名。此处泛指仙境所植的珍异卉木。
"云屏未卷":云屏还未卷起,
# 云屏:云母屏风,喻彩云。
"仙鸡催晓":报晓的仙鸡却已催促着黎明的到来,
# 仙鸡:神话传说中的天鸡,日出时鸣。
"肠断去年情味":去年此时离别的愁苦滋味,又一次让人肝肠寸断。
"多应天意不教长":大概是天意不让他们长久相聚,
"恁恐把、":生怕他们、
"欢娱容易":太容易享受到欢娱的时光。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题材的词,描绘了七夕之夜月光澄澈、烟雾淡荡,鹊桥连接天河,两岸星榆闪烁的奇幻景色,展现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浪漫却短暂的情景。介绍了时光匆匆,相聚转瞬即逝,去年的离愁别绪在仙鸡催晓时再次涌上心头,抒发了爱情中欢娱难长久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阕通过描写月光、云雾、鹊桥等七夕特有的景色,营造出朦胧、缠绵的氛围,自然地引出下阕对爱情聚散的感慨,情因景生,景为情设,情景交融。对比:下阕将今年七夕的离愁与去年对比,强化了时光流逝、相聚匆匆的感受,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爱情中的无奈与惆怅。
3.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第一句“月波清霁,烟容明淡”描绘出澄澈的月光与淡薄的烟雾,勾勒出宁静而美好的画面。“灵汉旧期还至”点明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传统。上阙第二句“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生动地描绘出鹊桥连接天河,两岸星榆闪烁的奇幻场景,充满浪漫色彩。下阕第一句“云屏未卷,仙鸡催晓”暗示相聚短暂,美好时光即将结束。下阕第二句“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则直抒胸臆,表达出对爱情短暂的哀伤,以及对天意弄人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鹊桥仙・月波清霁》通过对七夕景色的描绘和对爱情聚散的感慨,展现出欧阳修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洞察。整首词情景交融,感染力强,体现了欧阳修词作婉约细腻的风格特点,在众多描写七夕的诗词中别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上一篇:宋·欧阳修《渔家傲·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