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枕上争闲事":夜里在枕头上因琐事发生争吵。
"推倒屏山褰绣被":推倒屏风,掀开绣花被子。
"尽人求守不应人":任凭别人哀求挽留也不回应,
"走向碧纱窗下睡":走到碧纱窗下睡觉。
"直到起来由自殢":直到起床后还是带着昨晚的情绪。
"向道夜来真个醉":对(对方)说昨晚真的喝醉了。
"大家恶发大家休":大家都发脾气,那就大家都罢休,
"毕竟到头谁不是":终究到最后谁不都是这样(没必要太计较)。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生活的词,描绘了夜晚夫妻之间因琐事争执、醉后和解的日常生活片段,体现了夫妻间的小摩擦与温情互动,营造了轻松幽默而又充满人情味的氛围,表达了生活中无奈与喜爱并存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上阕开篇点明时间是夜晚,事件是夫妻(或恋人)在枕边因琐事发生争执,“争闲事”表明争吵并非大事,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倒屏山”“褰绣被”两个连续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在争吵中的激动情绪和赌气行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其愤怒的模样。进一步描绘主人公不听对方的劝慰,执意走到碧纱窗下睡觉,将其赌气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人物的倔强。下阕“由自殢”写出主人公第二天起来后,仍带着昨夜的情绪,余怒未消,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以主人公称昨晚真的醉了为借口,给自己找台阶下,体现出其既想和解又有些拉不下脸的心理。通过双方的自我安慰和相互理解,表明夫妻(或恋人)间都意识到没必要为小事太计较,从而化解矛盾,展现出两人感情深厚,生活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