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莲房都一柄":最喜爱那莲蓬总共只有一根茎。
# 都:总共。,爱莲:莲蓬。,为:最。
"双苞双蕊双红影":两个花苞两个花蕊映出双双红色倒影。
# 红影:指莲花在水中的倒影。,双苞:指并蒂莲。
"雨势断来风色定":雨停了下来风势也平息了。
# 风色:风势。
"秋水静":秋天的湖水十分平静。
"仙郎彩女临鸾镜":俊美的青年男女对着华美的镜子。
# 鸾镜:镜的美称。,仙郎彩女:借指俊美的青年男女。彩女,即采女。选自民间的宫女。
"妾有容华君不省":我有美丽的容颜你却不理会。
# 省:知晓,理会。
"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儿没有恩爱之情尚且相互依偎。
"花却有情人薄幸":花儿有情意人却薄情寡义。
"心耿耿":心神不安啊。
# 耿耿:心神不安貌。
"因花又染相思病":因为这花又染上了相思病。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介绍了雨后荷塘的景致与女子见花引发的思绪,描绘了并蒂莲“双苞双蕊双红影”的形态及秋水倒影的美景,体现了花与人的情感对比,营造出哀怨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对情感失落的伤感与深切的相思之愁。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上片绝美的并蒂莲景象反衬下片女子的情感失落。上片“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描绘雨霁后秋水静谧,并蒂莲倒映水中如仙郎彩女对镜相守的美好画面,充满和谐温馨的氛围;下片“妾有容华君不省”“花却有情人薄幸”则写出女子容颜被忽视、男子薄情寡义的伤感境遇。
3. 分段赏析
上片:“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这两句是上片第一层,点出女主人公对荷花的特殊喜爱。她爱的不是普通荷花,而是“一柄”莲房上“双苞双蕊双红影”的并蒂莲。“一柄”体现荷花“一茎所依”的特征,“双红影”则是她追慕的形态,其中藏着她对旧日爱情本应如莲般美好相守的幻想;“雨势断来风色定,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作为上片第二层,描绘雨停风静后的景象。秋水变得宁静,女主人公望着秋水中的并蒂莲,恍惚觉得这场景就像一对俊美的青年男女以秋水为鸾镜,相互流连顾盼,这对男女仿佛就是曾经的自己和情侣。实景与幻想交融,凸显并蒂莲的绝美和她对往日恋情的朦胧追忆。下片:“妾有容华君不省”,下片开头转入抒情,是情感中的“怨”。“容华”指美丽的容颜,女主人公怨叹自己有着如花般的容貌,心上人却完全没有察觉和珍惜,直白道出情感被忽视的失落;“花无恩爱犹相并,花却有情人薄幸”,这两句将情感推向“恨”。并蒂莲没有人类的恩爱之情,尚且能紧紧相依;而曾经有过感情的人却如此薄情。女主人公通过花与人的对比,谴责对方的负心,心中满是痛心与不满,怨恨之情在此达到高潮。“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结尾两句笔势一转,在“恨”之后生出新的情愫。“耿耿”写出内心的烦躁不安,尽管怨恨对方的薄情,但她心中的爱恋并未断绝。看到并蒂莲这一景象,她又染上了相思病。“又染”说明这样的情感反复出现,只要遇到类似情景就会心烦意乱,“病”字也体现出相思的深切。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片绘并蒂莲美景,下片写女子愁思,景与情相互映衬。通过花与人的对比、借物抒情手法,将女子怨、恨、烦、恋的复杂心绪细腻展现。语言清丽深婉,体现欧词疏隽蕴藉的风格,耐人寻味。
上一篇:宋·欧阳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