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
bǎo
yuàn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wèi
ài
jiāng
西
jiā
zuò
shī
cháng
xiàng
běi
rén
kuā
qīng
lín
shuāng
huàn
fēng
bái
shuǐ
qiū
fēng
chuī
dào
huā
niàng
jiǔ
pēng
liú
zuì
míng
zhī
zhù
biàn
shān
jiā
sēng
shēng
zhōng
fén
xiāng
zuò
jié
jiā

译文

因为喜爱江西的每一样事物都美好,所以曾作诗向北方的人夸赞。青葱的树林在霜日下枫叶变换了颜色,清澈的水边秋风吹拂着稻花。乡村人家酿酒烹鸡挽留沉醉的客人,织布机声响遍了山中的人家。寺院中的野僧独自领悟到无生的快乐,整天焚香,跏趺而坐。

逐句剖析

"为爱江西物物佳":因为喜爱江西的每一样事物都美好,

"作诗尝向北人夸":所以曾作诗向北方的人夸赞。

"青林霜日换枫叶":青葱的树林在霜日下枫叶变换了颜色,

# 换:一作染。

"白水秋风吹稻花":清澈的水边秋风吹拂着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乡村人家酿酒烹鸡挽留沉醉的客人,

"鸣机织苎遍山家":织布机声响遍了山中的人家。

# 织:原校:墨迹作缉。

"野僧独得无生乐":寺院中的野僧独自领悟到无生的快乐,

# 无生:佛教语。谓没有生灭,不生不灭。

"终日焚香坐结跏":整天焚香,跏趺而坐。

# 坐结跏:结跏趺坐,佛教徒坐禅之法,即交迭两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题沙溪宝锡院》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描绘沙溪宝锡院及其周边环境为题材。诗人因喜爱江西的种种美好,作诗向北人夸赞。诗中具体描绘了沙溪宝锡院周边秋景,青林枫叶经霜变红,白水边秋风吹拂稻花;还展现了乡村人家酿酒烹鸡招待客人、机杼织布的生活场景,以及寺院中僧人终日焚香跏趺而坐,享受无生之乐的情景。写作上,绘景抒情让景含情,细节描写使生活场景鲜活,衬托强化宁静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地自然风光、乡村生活及僧人修行生活的赞美与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描绘沙溪宝锡院周边秋天山林中枫叶经霜变红,白水边稻花在秋风中摇曳的美景,借这如画的秋景,抒发对沙溪宝锡院周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细节描写:“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通过“酿酒烹鸡”“鸣机织苎”等细节,生动展现乡村人家热情好客、勤劳劳作的生活场景,使乡村生活画面更具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首联:“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诗人开篇点明因喜爱江西的一切美好事物,故而写诗向北人夸赞,直接表达对江西的喜爱之情,为全诗定下赞美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沙溪宝锡院周边景象的描绘。颔联:“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此联描绘沙溪宝锡院周边的秋景。“青林霜日”点明时间为秋天,经霜后的枫叶由青变红,色彩鲜明;“白水秋风”下,稻花摇曳生姿。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机的秋日田园画卷,展现了沙溪宝锡院周边自然风光的美丽,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颈联:“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转而描绘乡村生活场景。乡村人家酿酒烹鸡,热情挽留客人,处处能听到织布机的声音,家家户户都在织苎麻。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热闹,体现出乡村人家的热情好客与勤劳,表达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尾联:“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描绘寺院中野僧的修行生活。僧人独自领悟到无生的快乐,整天焚香,跏趺而坐。此句以乡村生活为衬托,突出僧人宁静、超脱的修行生活,表达诗人对僧人这种生活状态的羡慕与欣赏,使诗歌在赞美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份对宁静修行境界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欧阳修《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