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i
wēng
wǎn
shī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liǎng
zhēng
róng
shuí
wèi
zhōng
nián
zhì
chéng
líng
luò
piān
zhāng
wéi
shì
bǎo
píng
shēng
fēng
jiàn
jiāo
qíng
qīng
sōng
yuè
xià
quán
tái
bái
cǎo
yuán
tóu
xiè
shēng
yīng
háo
jiē
ruò
jūn
yǒu
lèi
zhān
yīng

译文

你有着雄心壮志,两方面都非常杰出,谁说到了中年就无法实现志向呢?你零散的诗篇成为世间瑰宝,一生的品行和情谊都在交往中展现。在青松掩映的月光下,是通向泉台的道路,在白草茫茫的原野上,传来薤露的哀歌。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难免如此,为你的离世而痛哭,只能徒然让泪水沾湿衣襟。

逐句剖析

"雄心壮志两峥嵘":你有着雄心壮志,两方面都非常杰出,

"谁谓中年志不成":谁说到了中年就无法实现志向呢?

"零落篇章为世宝":你零散的诗篇成为世间瑰宝,

"平生风义见交情":一生的品行和情谊都在交往中展现。

"青松月下泉台路":在青松掩映的月光下,是通向泉台的道路,

"白草原头薤露声":在白草茫茫的原野上,传来薤露的哀歌。

"自古英豪皆若此":自古以来,英雄豪杰都难免如此,

"哭君徒有泪沾缨":为你的离世而痛哭,只能徒然让泪水沾湿衣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苏才翁挽诗二首(其二)》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回忆苏舜钦的文章被视为世间瑰宝,其一生秉持风义,为人真诚正直。“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开篇赞美苏舜钦的雄心壮志,即便在中年也未曾消减。诗人用“峥嵘”形容其志向的高远与不凡,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英年早逝的惋惜。“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诗人称颂苏舜钦的文学成就,其遗作虽散落却成为世人珍视的瑰宝。同时,通过“平生风义见交情。”,展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诗中“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以自然景象象征苏舜钦的高尚品质和英豪气概。结尾“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悼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的对比,突出了苏才翁虽英年早逝,但其志向高远、成就斐然。化用:“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化用了古人对英豪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对苏才翁的敬仰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借景抒情:“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诗人以“青松”“白草”“月下”“露声”等自然景象,营造出凄清、哀婉的氛围,烘托出对逝者的怀念之情。直抒胸臆:“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苏才翁文学成就的赞美和对其为人风义的敬重。

2. 分段赏析

首联:“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开篇赞美苏舜钦的雄心壮志,即便在中年也未曾消减。诗人用“峥嵘”形容其志向的高远与不凡,同时表达了对友人英年早逝的惋惜。颔联:“零落篇章为世宝,平生风义见交情。”诗人称颂苏舜钦的文学成就,其遗作虽散落却成为世人珍视的瑰宝。同时,通过“平生风义见交情。”,展现了二人深厚的友谊。颈联:“青松月下泉台路,白草原头薤露声。”诗人以“青松”“白草”等意象描绘友人逝后的凄美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冷、哀伤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尾联“自古英豪皆若此,哭君徒有泪沾缨。”结尾处,诗人以“自古英豪皆若此。”安慰自己,但仍然无法抑制对友人的哀思,只能以泪洗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渔家傲·七月新秋风露早》

下一篇:宋·欧阳修《寄题沙溪宝锡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