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ào
·
·
yuè
xīn
qiū
fēng
zǎ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1
yuè
xīn
qiū
fēng
zǎo
zhǔ
lián
shàng
chāi
tíng
lǎo
shì
chù
guā
huá
shí
jié
hǎo
jīn
zūn
dǎo
rén
jiān
cǎi
zhēng
qiǎo
wàn
qiāo
shēng
liáng
zhà
dào
bǎi
chóng
wǎn
yān
sǎo
jiàn
lòu
chū
cháng
tiān
yǎo
yǎo
rén
​​qiǎo
kān
cuī
qīng
xiǎo

译文

七月初秋,风露早早地就降临了,水中的莲花还在绽放,而庭院中的梧桐已经开始衰老。到处都是瓜果成熟的好时节。人们倒满酒杯,尽情畅饮,人间女子们纷纷拿出彩色的丝线,争着祈求智巧。千万片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凉意突然袭来,傍晚时分,各种虫子鸣叫着,晚烟消散,天空一片清朗。漏壶的水渐渐变长,显示着秋夜开始变得漫长,天空高远深邃。人们的说话声也渐渐安静下来,哪里还能忍受得了夜雨淅淅沥沥一直下到清晨。

逐句剖析

"七月新秋风露早":七月初秋,风露早早地就降临了,

# 新秋:初秋。

"渚莲尚拆庭梧老":水中的莲花还在绽放,而庭院中的梧桐已经开始衰老。

# 拆:同“坼”,开。,渚莲:水边荷花。

"是处瓜华时节好":到处都是瓜果成熟的好时节。

# 瓜华时节:指七夕。,是处:到处。

"金尊倒":人们倒满酒杯,尽情畅饮,

"人间彩缕争祈巧":人间女子们纷纷拿出彩色的丝线,争着祈求智巧。

# 彩缕:彩色丝线。

"万叶敲声凉乍到":千万片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凉意突然袭来,

# 乍到:刚到。

"百虫啼晚烟如扫":傍晚时分,各种虫子鸣叫着,晚烟消散,天空一片清朗。

# 烟如扫:烟如被清扫一般消失无迹。

"箭漏初长天杳杳":漏壶的水渐渐变长,显示着秋夜开始变得漫长,天空高远深邃。

# 杳杳:幽远貌。,箭漏:计时器,古时用铜壶滴漏之法记时,壶中竖箭,看箭上刻度报时。

"人语悄":人们的说话声也渐渐安静下来,

"那堪夜雨催清晓":哪里还能忍受得了夜雨淅淅沥沥一直下到清晨。

# 清晓:天刚亮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家傲·七月新秋风露早》是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围绕初秋时节的景色与民俗风情展开。上片描绘七月新秋,风露初临,渚莲绽放而庭梧渐老,展现季节交替之景,同时呈现七夕时人们摆酒畅饮、女子彩缕争祈巧的热闹民俗场景。下片聚焦秋凉初至,万叶敲声、百虫啼晚,描绘出秋夜独特的声响与澄澈的夜空,箭漏变长暗示秋夜渐长,人语悄以及对夜雨催晓的担忧,进一步烘托出秋夜的静谧与人们微妙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在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这一官职的时候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初秋时节景象与民俗的题材的词。描绘了七月新秋,金风秋露早至,池塘荷花盛放、庭院梧桐凋零之景,展现七夕时家家户户摆酒畅饮、女子彩缕乞巧的热闹场景;下片描绘秋凉初至,树叶作响、百虫啼鸣,夜变长、天幽远,以及人们在静谧秋夜中,对夜雨催晓的牵挂与担忧,全方位展现出初秋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将初秋景色与人们的活动、心境紧密融合。如通过描写秋风、露、莲、梧等景色,营造出秋的氛围,又借人们的乞巧、夜语等活动,传递出特定的情感,使情与景相互映衬,增强感染力。动静结合:“万叶敲声”“百虫啼晚”等动态描写,与“天杳杳”“人语悄”等静态描写相结合,动静相衬,生动展现出秋夜丰富而多变的特点,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七月”二句,勾勒出一幅秋意初显的画面:在带着丝丝凉意的秋风秋露中,池塘里莲花依旧绽放,保持着一份夏日的娇艳;然而,庭院中的梧桐树却已悄然开始凋零。梧桐素有早凋的特性,清康熙年间《御定广群芳谱》记载,立秋之日桐叶便会飘落,正如俗语所云:“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此处以莲花的盛开与梧桐的凋零形成鲜明对比,巧妙地烘托出新秋时节季节交替的氛围。“是处”三句,则将笔触转向七夕这一传统节日,生动描绘出七夕当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乞巧活动中的热闹场景。人们怀着美好的憧憬,纷纷向牛郎织女祈求幸福与智巧,为这个新秋增添了一抹浪漫且富有生活气息的色彩。下片时间逐渐向七夕之后推移,着重描绘秋凉之景。“万叶”二句聚焦于秋林秋树,那些即将枯萎的枝叶,在秋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声响。一个“敲”字堪称神来之笔,仿佛秋风化作使者,以枝叶敲击的声音警示着人们:秋天已然来临。与此同时,秋虫的唧唧声也应和着这万叶的敲击,交织成一曲秋之乐章。而天空也愈发澄澈,长烟消散一空,一个“扫”字,生动且准确地描绘出秋空的清爽与开阔。“箭漏”三句,时间进一步向后推移,大约已至七月末。此时,白昼明显缩短,夜晚愈发漫长,与月初七夕乞巧之夜的景象截然不同。人们在夜里轻声交谈,言语间透露出对秋晨的牵挂,毕竟一场秋雨过后,迎来的将是一个充满凄清之感的秋日清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欧阳修《夜行船·闲把鸳衾横枕》

下一篇:宋·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