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yuè
liù
hǎi
shàng
zhàn
guó
shì
chén
tiān
xiáng
zuò
běi
zhōu
zhōng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cháng
píng
kēng
shí
wàn
qín
rén
huān
xīn
zhào
rén
yuàn
fēng
yáng
shā
shuǐ
liú
wéi
chǔ
zhě
wéi
hàn
chóu
bīng
jiā
shèng
cháng
fēn
fēn
gān
shí
yǒu
tiān
jiāng
míng
wēi
shì
shā
rén
néng
zhī
shēng
zhī
chū
shàng
jiù
shēng
zhī
hòu
zāo
yáng
jiǔ
jué
jiǎo
shǒu
bìng
èr
zhōu
zhèng
sǎo
shān
xiū
shēn
wéi
chén
dāng
chéng
xià
shī
méng
kuì
niú
ěr
jiàn
guān
guī
guó
guāng
bái
zhòng
xuān
gǎn
dāng
chū
shī
sān
nián
láo
qiě
zhǐ
chǐ
cháng
ān
fēi
xiāo
shì
lín
wéi
rén
qín
lóu
chuán
qiān
sōu
xià
tiān
jiǎo
liǎng
xióng
xiāng
zāo
zhēng
fèn
lái
dài
zhàn
zhēng
wèi
yǒu
fēng
wèi
jiāo
cāng
míng
yóu
bīng
lái
wǎng
xiāng
chí
yuè
wéi
bàng
nán
rén
zhì
kūn
lún
běi
rén
huáng
tūn
zhāo
tiān
hūn
fēng
è
pào
huǒ
léi
fēi
jiàn
xīng
luò
shuí
shuí
xióng
qǐng
fēn
liú
shī
piāo
xuè
yáng
shuǐ
hún
zuó
zhāo
nán
chuán
mǎn
hǎi
jīn
zhāo
zhǐ
yǒu
běi
chuán
zài
zuó
liǎng
biān
míng
jīn
zhāo
chuán
chuán
hān
shuì
shēng
běi
bīng
jiā
qiān
chuí
niú
shāi
jiǔ
rén
rén
wéi
yǒu
chén
lèi
chuí
míng
míng
gǎn
xiàng
rén
liù
lóng
yǎo
ǎi
zhī
chù
hǎi
máng
máng
yān
jiè
jiàn
zhǎn
nìng
chén
huáng
jīn
héng
dài
wéi
rén

译文

长平一役,四十万大军被活埋,大风扬沙卷石,浮尸挡住了睢水的流淌,楚军喜上眉梢,汉军愁苦满腔。战场胜负本就无常,纷飞的刀兵何时才能止息。唯有天降明君执掌威仪,不嗜杀戮方能一统天下。我出生时国运尚且安稳,我成长后却遭逢乱世灾劫。百官叩首投降,割让国土,浩然正气荡然无存,山河蒙羞。身为重臣本应为国殉死,城下之盟如同任人宰割,愧对盟主之责。历经艰险归国,欲重振朝纲,天子诏书重任,我惶恐难当。三年率军抗元,辛劳艰苦,近在咫尺的长安(指宋都)却无法光复。并非没有勇猛将士如林,一旦放下兵器,便成阶下囚徒。千艘战船自天边压境而来,两军相遇,殊死搏斗。自古哪朝哪代没有战争,却从未有如此惨烈的海上交锋。敌兵日日袭扰,往复不休,双方僵持一月,如同鹬蚌相争。宋军志在匡扶山河,元军气焰嚣张欲吞没中原。忽一日天昏地暗,风雨肆虐,炮火如雷,箭矢如流星坠落。胜败顷刻分明,浮尸遍海,鲜血染浑波涛。昨日崖山海面遍布宋船,今晨唯见元军战舰横行。昨夜战鼓声震两岸,今晨江面上艘艘战船却只传来熟睡的鼾声。元军离家八千里远征,宰牛饮酒,人人狂喜庆功。唯有我这孤臣泪如雨下,只能在暗地里哭泣,不敢向旁人倾诉。天子的车驾如今在云雾深处,不知去向何方,茫茫大海隔绝了故国烟尘。我欲借剑斩杀奸佞之臣,可那些腰佩黄金玉带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啊。

逐句剖析

"长平一坑四十万":长平一役,

# 长平:战国时赵国邑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其地有杀谷,相传为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的地方。

"秦人欢欣赵人怨":四十万大军被活埋,

"大风扬沙水不流":大风扬沙卷石,浮尸挡住了睢水的流淌,

"为楚者乐为汉愁":楚军喜上眉梢,汉军愁苦满腔。

"兵家胜负常不一":战场胜负本就无常,

"纷纷干戈何时毕":纷飞的刀兵何时才能止息。

"必有天吏将明威":唯有天降明君执掌威仪,

# 天吏:指因奉行天命而无敌于天下的人。

"不嗜杀人能一之":不嗜杀戮方能一统天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出生时国运尚且安稳,

# 疚:病苦,引申为战乱。

"我生之后遭阳九":我成长后却遭逢乱世灾劫。

# 阳九:术数家认为初元一百零六年有旱灾九年,叫做阳九。这里是说遇上连年战乱,不得安宁。

"厥角稽首并二州":百官叩首投降,割让国土,

"正气扫地山河羞":浩然正气荡然无存,山河蒙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身为重臣本应为国殉死,

"城下师盟愧牛耳":城下之盟如同任人宰割,愧对盟主之责。

# 愧牛耳:指作者此番使命没有成功。牛耳,古时盟会,主盟者执牛耳(取血)。此代指订盟。,师:兵。

"间关归国洗日光":历经艰险归国,欲重振朝纲,

# 洗日光:指使国家振兴。古代以日喻指皇帝。,间关归国:指作者从镇江脱逃,难归事。间关,指道路崎岖难行。

"白麻重宣不敢当":天子诏书重任,我惶恐难当。

# 白麻重宣:拜相的诏书再次发布。宣,颁布。

"出师三年劳且苦":三年率军抗元,辛劳艰苦,

"只尺长安不得睹":近在咫尺的长安(指宋都)却无法光复。

# 长安:代指国都。

"非无虓虎士如林":并非没有勇猛将士如林,

# 虓虎:发怒咆哮的虎,喻指猛士。

"一日不戈为人擒":一旦放下兵器,便成阶下囚徒。

# 戈:四库本作幸。

"楼船千艘下天角":千艘战船自天边压境而来,

# 楼船:高大的战船。

"两雄相遭争奋搏":两军相遇,殊死搏斗。

"古来何代无战争":自古哪朝哪代没有战争,

"未有锋猬交沧溟":却从未有如此惨烈的海上交锋。

# 猬:韩本、四库本作锐。,锋:指刀剑和箭矢。

"游兵日来复日往":敌兵日日袭扰,往复不休,

"相持一月为鹬蚌":双方僵持一月,如同鹬蚌相争。

# 鹬蚌:即成语“鹬蚌相持”的省写。

"南人志欲扶昆仑":宋军志在匡扶山河,

# 昆仑:古代认为昆仑是中国最大的山,往往喻国君。

"北人气欲黄河吞":元军气焰嚣张欲吞没中原。

"一朝天昏风雨恶":忽一日天昏地暗,风雨肆虐,

"炮火雷飞箭星落":炮火如雷,箭矢如流星坠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胜败顷刻分明,

# 顷刻:韩本、四库本作胜负。

"流尸漂血洋水浑":浮尸遍海,鲜血染浑波涛。

"昨朝南船满崖海":昨日崖山海面遍布宋船,

"今朝只有北船在":今晨唯见元军战舰横行。

"昨夜两边桴鼓鸣":昨夜战鼓声震两岸,

# 桴鼓:战鼓。桴指鼓槌。

"今朝船船鼾睡声":今晨江面上艘艘战船却只传来熟睡的鼾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元军离家八千里远征,

"椎牛酾酒人人喜":宰牛饮酒,人人狂喜庆功。

# 椎牛酾酒:椎牛指杀牛,酾酒指下酒。这里是指战胜后杀牛饮酒庆功。

"惟有孤臣雨泪垂":唯有我这孤臣泪如雨下,

# 雨泪垂:泪如雨下。

"冥冥不敢向人啼":只能在暗地里哭泣,不敢向旁人倾诉。

# 冥冥:晦暗。

"六龙杳霭知何处":天子的车驾如今在云雾深处,不知去向何方,

# 杳霭:不明的样子。这时文天祥还不知道帝昺的下落。,六龙:皇帝的车驾以六匹骏马拉车,代指皇帝。

"大海茫茫隔烟雾":茫茫大海隔绝了故国烟尘。

"我欲借剑斩佞臣":我欲借剑斩杀奸佞之臣,

# 佞臣:奸臣。这里指贾似道等误国的投降派。

"黄金横带为何人":可那些腰佩黄金玉带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啊。

# 黄金横带:形容拥有很多黄金,指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腰缠黄金,为敌人效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叙事长诗。此诗以悲怆笔触实录了1279年崖山海战的惨烈场景,通过亲历者的视角展现了南宋王朝覆灭的最后一役。全诗以“长平之战”的历史隐喻开篇,将宋元对决比作秦赵之争,揭示战争残酷性与胜负无常;继而以“楼船千艘”“炮火雷飞箭星落”等句,再现了古代罕见的大规模海战场面,突出元军火器之利与战况之惨;末段以“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的今昔对比,痛陈宋军全军覆没的结局,更以“孤臣雨泪垂”“借剑斩佞臣”之叹,抒发了诗人身为囚徒目睹国殇却无力回天的锥心之痛与忠愤之情。全诗融史实记述、战争描摹、个人抒怀于一体,语言沉郁苍凉,情感磅礴激越,既是宋元鼎革的关键历史见证,亦彰显了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的殉国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是文天祥于​​祥兴二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在崖山海战期间所作。当时文天祥已被元军俘虏,囚禁于元军战舰中,亲眼目睹南宋残余军队与元军决战的全过程。此战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张世杰突围后溺亡,标志着南宋政权彻底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叙事长诗,也是一首国殇史诗兼囚徒悲歌。全篇融史实记述、战争描摹与忠愤抒怀于一体,语言沉郁激越,既是宋元鼎革的关键历史见证,亦彰显了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的殉国气节。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长平一坑四十万”至“不嗜杀人能一之”以秦赵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隐喻崖山海战的惨烈,暗示元军(秦)的胜利与宋人(赵)的悲愤。提出战争胜负无常,唯有“不嗜杀人”的仁者才能统一天下,暗讽元军暴行,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大风扬沙水不流”渲染天地同悲的氛围,预示宋军绝境。第二段:“我生之初尚无疚”至“城下师盟愧牛耳”“阳九”指厄运,文天祥自述生于乱世,目睹国土沦丧(“并二州”指元军占领宋地)。以“城下之盟”典故(春秋时楚国屈辱求和)自责未能保全国家,凸显士大夫的气节与屈辱感。“正气扫地山河羞”将道德沦丧与山河破碎双重悲剧融为一体。第三段:“间关归国洗日光”至“一日不戈为人擒”“间关归国”指文天祥从元营脱险后辗转抗元(1276年镇江逃脱);“出师三年”概括1276-1279年转战闽粤的艰苦。以“虓虎士如林”形容宋军将士英勇,却因战略失误(“一日不戈”)兵败被俘,暗指五坡岭被突袭的憾恨。第四段:“楼船千艘下天角”至“相持一月为鹬蚌”“楼船千艘”写宋元水军规模(宋舰千余艘,元舰数百);“锋蝟交沧溟”以刺猬喻舰阵交锋,突出海战空前惨烈。“鹬蚌相争”喻宋元水军对峙一月(1279年正月),暗指消耗战对宋军不利。第五段:“南人志欲扶昆仑,”至“流尸漂血洋水浑”“炮火雷飞”印证元军火炮威力(考古发现元舰装备早期火铳);“风雨恶”以天象烘托决战日的悲壮(二月初六)。“流尸漂血洋水浑”直写宋军覆灭、浮尸十万的史实,与“长平一坑”形成呼应。第六段:“昨朝南船满崖海,”至“黄金横带为何人”“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以舰船存亡喻王朝倾覆,凸显沧海桑田之变。“冥冥不敢向人啼”写囚徒之隐忍,“六龙杳霭”暗指宋帝昺投海殉国(“六龙”代帝王车驾)。末句痛斥降元奸臣(如张弘范),质问“黄金横带”(高官厚禄)的代价,彰显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出海》

下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六十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