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一坑四十万":长平一役,
# 长平:战国时赵国邑名,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其地有杀谷,相传为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的地方。
"秦人欢欣赵人怨":四十万大军被活埋,
"大风扬沙水不流":大风扬沙卷石,浮尸挡住了睢水的流淌,
"为楚者乐为汉愁":楚军喜上眉梢,汉军愁苦满腔。
"兵家胜负常不一":战场胜负本就无常,
"纷纷干戈何时毕":纷飞的刀兵何时才能止息。
"必有天吏将明威":唯有天降明君执掌威仪,
# 天吏:指因奉行天命而无敌于天下的人。
"不嗜杀人能一之":不嗜杀戮方能一统天下。
"我生之初尚无疚":我出生时国运尚且安稳,
# 疚:病苦,引申为战乱。
"我生之后遭阳九":我成长后却遭逢乱世灾劫。
# 阳九:术数家认为初元一百零六年有旱灾九年,叫做阳九。这里是说遇上连年战乱,不得安宁。
"厥角稽首并二州":百官叩首投降,割让国土,
"正气扫地山河羞":浩然正气荡然无存,山河蒙羞。
"身为大臣义当死":身为重臣本应为国殉死,
"城下师盟愧牛耳":城下之盟如同任人宰割,愧对盟主之责。
# 愧牛耳:指作者此番使命没有成功。牛耳,古时盟会,主盟者执牛耳(取血)。此代指订盟。,师:兵。
"间关归国洗日光":历经艰险归国,欲重振朝纲,
# 洗日光:指使国家振兴。古代以日喻指皇帝。,间关归国:指作者从镇江脱逃,难归事。间关,指道路崎岖难行。
"白麻重宣不敢当":天子诏书重任,我惶恐难当。
# 白麻重宣:拜相的诏书再次发布。宣,颁布。
"出师三年劳且苦":三年率军抗元,辛劳艰苦,
"只尺长安不得睹":近在咫尺的长安(指宋都)却无法光复。
# 长安:代指国都。
"非无虓虎士如林":并非没有勇猛将士如林,
# 虓虎:发怒咆哮的虎,喻指猛士。
"一日不戈为人擒":一旦放下兵器,便成阶下囚徒。
# 戈:四库本作幸。
"楼船千艘下天角":千艘战船自天边压境而来,
# 楼船:高大的战船。
"两雄相遭争奋搏":两军相遇,殊死搏斗。
"古来何代无战争":自古哪朝哪代没有战争,
"未有锋猬交沧溟":却从未有如此惨烈的海上交锋。
# 猬:韩本、四库本作锐。,锋:指刀剑和箭矢。
"游兵日来复日往":敌兵日日袭扰,往复不休,
"相持一月为鹬蚌":双方僵持一月,如同鹬蚌相争。
# 鹬蚌:即成语“鹬蚌相持”的省写。
"南人志欲扶昆仑":宋军志在匡扶山河,
# 昆仑:古代认为昆仑是中国最大的山,往往喻国君。
"北人气欲黄河吞":元军气焰嚣张欲吞没中原。
"一朝天昏风雨恶":忽一日天昏地暗,风雨肆虐,
"炮火雷飞箭星落":炮火如雷,箭矢如流星坠落。
"谁雌谁雄顷刻分":胜败顷刻分明,
# 顷刻:韩本、四库本作胜负。
"流尸漂血洋水浑":浮尸遍海,鲜血染浑波涛。
"昨朝南船满崖海":昨日崖山海面遍布宋船,
"今朝只有北船在":今晨唯见元军战舰横行。
"昨夜两边桴鼓鸣":昨夜战鼓声震两岸,
# 桴鼓:战鼓。桴指鼓槌。
"今朝船船鼾睡声":今晨江面上艘艘战船却只传来熟睡的鼾声。
"北兵去家八千里":元军离家八千里远征,
"椎牛酾酒人人喜":宰牛饮酒,人人狂喜庆功。
# 椎牛酾酒:椎牛指杀牛,酾酒指下酒。这里是指战胜后杀牛饮酒庆功。
"惟有孤臣雨泪垂":唯有我这孤臣泪如雨下,
# 雨泪垂:泪如雨下。
"冥冥不敢向人啼":只能在暗地里哭泣,不敢向旁人倾诉。
# 冥冥:晦暗。
"六龙杳霭知何处":天子的车驾如今在云雾深处,不知去向何方,
# 杳霭:不明的样子。这时文天祥还不知道帝昺的下落。,六龙:皇帝的车驾以六匹骏马拉车,代指皇帝。
"大海茫茫隔烟雾":茫茫大海隔绝了故国烟尘。
"我欲借剑斩佞臣":我欲借剑斩杀奸佞之臣,
# 佞臣:奸臣。这里指贾似道等误国的投降派。
"黄金横带为何人":可那些腰佩黄金玉带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啊。
# 黄金横带:形容拥有很多黄金,指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腰缠黄金,为敌人效劳。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孤臣天祥坐北舟中》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叙事长诗,也是一首国殇史诗兼囚徒悲歌。全篇融史实记述、战争描摹与忠愤抒怀于一体,语言沉郁激越,既是宋元鼎革的关键历史见证,亦彰显了文天祥“丹心照汗青”的殉国气节。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长平一坑四十万”至“不嗜杀人能一之”以秦赵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隐喻崖山海战的惨烈,暗示元军(秦)的胜利与宋人(赵)的悲愤。提出战争胜负无常,唯有“不嗜杀人”的仁者才能统一天下,暗讽元军暴行,表达对和平的渴望。“大风扬沙水不流”渲染天地同悲的氛围,预示宋军绝境。第二段:“我生之初尚无疚”至“城下师盟愧牛耳”“阳九”指厄运,文天祥自述生于乱世,目睹国土沦丧(“并二州”指元军占领宋地)。以“城下之盟”典故(春秋时楚国屈辱求和)自责未能保全国家,凸显士大夫的气节与屈辱感。“正气扫地山河羞”将道德沦丧与山河破碎双重悲剧融为一体。第三段:“间关归国洗日光”至“一日不戈为人擒”“间关归国”指文天祥从元营脱险后辗转抗元(1276年镇江逃脱);“出师三年”概括1276-1279年转战闽粤的艰苦。以“虓虎士如林”形容宋军将士英勇,却因战略失误(“一日不戈”)兵败被俘,暗指五坡岭被突袭的憾恨。第四段:“楼船千艘下天角”至“相持一月为鹬蚌”“楼船千艘”写宋元水军规模(宋舰千余艘,元舰数百);“锋蝟交沧溟”以刺猬喻舰阵交锋,突出海战空前惨烈。“鹬蚌相争”喻宋元水军对峙一月(1279年正月),暗指消耗战对宋军不利。第五段:“南人志欲扶昆仑,”至“流尸漂血洋水浑”“炮火雷飞”印证元军火炮威力(考古发现元舰装备早期火铳);“风雨恶”以天象烘托决战日的悲壮(二月初六)。“流尸漂血洋水浑”直写宋军覆灭、浮尸十万的史实,与“长平一坑”形成呼应。第六段:“昨朝南船满崖海,”至“黄金横带为何人”“昨朝南船满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以舰船存亡喻王朝倾覆,凸显沧海桑田之变。“冥冥不敢向人啼”写囚徒之隐忍,“六龙杳霭”暗指宋帝昺投海殉国(“六龙”代帝王车驾)。末句痛斥降元奸臣(如张弘范),质问“黄金横带”(高官厚禄)的代价,彰显气节。
上一篇:宋·文天祥《出海》
下一篇:宋·文天祥《第一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