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uì
lóu

朝代:宋作者:文天祥浏览量:1
hūn
chù
luò
shǎo
rén
xíng
huáng
shēng
zài
qīng
shān
yǐng
chéng
jiāng
xíng
mèng
fēng
xiāng
qíng
shì
wèn
nán
lái
xìn
méi
huā
sān
liǎng
yīng

译文

暮色中的乌鸦不知飞向何处栖息,荒凉的渡口早已空无一人。枯黄的落叶簌簌铺满大地,苍翠的山影默默浸入孤城。漂泊江湖,行客的梦碎成烟雨,故园风雨,思念的情刺透寒更。且问南飞雁可曾捎来音信,唯有寒梅两三枝,雪里绽红痕。

逐句剖析

"昏鸦何处落":暮色中的乌鸦不知飞向何处栖息,

"野渡少人行":荒凉的渡口早已空无一人。

"黄叶声在地":枯黄的落叶簌簌铺满大地,

"青山影入城":苍翠的山影默默浸入孤城。

"江湖行客梦":漂泊江湖,行客的梦碎成烟雨,

"风雨故乡情":故园风雨,思念的情刺透寒更。

"试问南来信":且问南飞雁可曾捎来音信,

"梅花三两英":唯有寒梅两三枝,雪里绽红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翠玉楼》是宋代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景入情,融个人漂泊之痛于家国兴亡之思,在孤寂与悲愤中升华为对气节与信仰的坚守。文天祥通过自然意象与历史符号的双重书写,将个体命运与民族精神交织,使诗歌成为南宋遗民不屈灵魂的永恒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昏鸦”“野渡”起笔,勾勒出暮色苍茫、荒凉孤寂的秋日图景。“昏鸦何处落”:乌鸦盘旋无定,暗喻诗人被俘北上、身世飘零的迷茫。“何处”二字强化了无处归依的漂泊感,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身世浮沉雨打萍”异曲同工。“野渡少人行”:荒僻渡口人迹罕至,既写实景,又隐喻南宋灭亡后士人凋零、同道难寻的悲凉。颔联:承接首联,借“黄叶”“青山”深化盛衰对照与家国永恒之思。“黄叶声在地”:落叶触地的细微声响,暗含生命凋零的哀婉,如南宋王朝的倾覆之声。“青山影入城”:青山亘古长存,影映颓城,既痛惜城郭易主,又暗喻民族气节如青山不灭。颈联:由景转情,直抒羁旅之痛与家国之思,将个人命运与故国兴亡融为一体。“江湖行客梦”:以“江湖”喻漂泊无定的囚徒生涯,“梦”字暗含对自由与往昔的虚幻追忆,如文天祥《金陵驿》中“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的幻灭感。“风雨故园情”:风雨既指自然气候,亦喻时代动荡;“故园”超越故乡,指向沦亡的南宋山河,情感沉痛炽烈。尾联:以梅花自喻,于绝望中寄寓不灭的信念,将全诗情感推向悲壮的高潮。“试问南来信”:明知故国已亡,仍问“南来消息”,是诗人对南宋残存力量的最后希冀,亦是对自身命运的诘问,呼应《正气歌》中“鼎镬甘如饴”的决绝。“梅花三两英”:梅花凌寒独放,象征孤臣气节;“三两英”极言其少,却以弱抗强,如文天祥狱中绝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微芒之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文天祥《山中感兴三首(其一)》

下一篇: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