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鸦何处落":暮色中的乌鸦不知飞向何处栖息,
"野渡少人行":荒凉的渡口早已空无一人。
"黄叶声在地":枯黄的落叶簌簌铺满大地,
"青山影入城":苍翠的山影默默浸入孤城。
"江湖行客梦":漂泊江湖,行客的梦碎成烟雨,
"风雨故乡情":故园风雨,思念的情刺透寒更。
"试问南来信":且问南飞雁可曾捎来音信,
"梅花三两英":唯有寒梅两三枝,雪里绽红痕。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昏鸦”“野渡”起笔,勾勒出暮色苍茫、荒凉孤寂的秋日图景。“昏鸦何处落”:乌鸦盘旋无定,暗喻诗人被俘北上、身世飘零的迷茫。“何处”二字强化了无处归依的漂泊感,与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身世浮沉雨打萍”异曲同工。“野渡少人行”:荒僻渡口人迹罕至,既写实景,又隐喻南宋灭亡后士人凋零、同道难寻的悲凉。颔联:承接首联,借“黄叶”“青山”深化盛衰对照与家国永恒之思。“黄叶声在地”:落叶触地的细微声响,暗含生命凋零的哀婉,如南宋王朝的倾覆之声。“青山影入城”:青山亘古长存,影映颓城,既痛惜城郭易主,又暗喻民族气节如青山不灭。颈联:由景转情,直抒羁旅之痛与家国之思,将个人命运与故国兴亡融为一体。“江湖行客梦”:以“江湖”喻漂泊无定的囚徒生涯,“梦”字暗含对自由与往昔的虚幻追忆,如文天祥《金陵驿》中“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的幻灭感。“风雨故园情”:风雨既指自然气候,亦喻时代动荡;“故园”超越故乡,指向沦亡的南宋山河,情感沉痛炽烈。尾联:以梅花自喻,于绝望中寄寓不灭的信念,将全诗情感推向悲壮的高潮。“试问南来信”:明知故国已亡,仍问“南来消息”,是诗人对南宋残存力量的最后希冀,亦是对自身命运的诘问,呼应《正气歌》中“鼎镬甘如饴”的决绝。“梅花三两英”:梅花凌寒独放,象征孤臣气节;“三两英”极言其少,却以弱抗强,如文天祥狱中绝笔“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微芒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