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之东郊":备上美酒到东郊去游赏,
# 之:往。,载酒:置酒。
"东郊草新绿":东郊的新草到处绿汪汪。
"一雨生江波":一场雨后江水起波浪,
"洲渚失其足":大小洲渚浸在水中央。
# 洲渚:水中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青春岂不惜":春色美好我难道不喜爱,
# 青春:春天,因春天草木青葱,故称青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行乐非所欲":只不过消遣娱乐并非所想望。
# 行乐:消遣娱乐。
"采芝复采芝":灵芝草采了一朵又一朵,
# 采芝:采摘芝草。芝,一种菌类植物,古人奉为瑞草。相传学仙之人和隐者服食芝草可延年益寿。
"终朝不盈掬":整天未满一捧,何况满筐。
# 终朝:整天。
"大风从何来":大风从什么地方吹过来,
"奇响振空谷":奇妙的响声在深谷中振荡。
# 空谷:深谷。
"我马何玄黄":我的黑马儿病得毛色焦黄,
"息我西山麓":我停留在西山脚下独自彷徨。
# 西山麓:西山的最下部。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
文天祥(1236 ~ 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召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被俘遇害。文天祥的文学创作以元军攻陷临安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咏物应酬之作,后期诗歌多出于颠沛流离中,反映社会现实和表现民族气节,诗作直抒胸臆、慷慨激昂。名篇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载酒之东郊,东郊草新绿。”开篇点明诗人带着酒来到东郊,描绘出一幅春日郊野的美好画面。“草新绿”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愉悦之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第三、四句:“一雨生江波,洲渚失其足。”承接上文,描写了一场雨过后江水上涨的情景。“洲渚失其足”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江中的小洲比作有脚的事物,因江水上涨而仿佛失去了根基,生动地表现出了江水上涨的态势,也暗示了局势的变化和不稳定,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第五、六句:“青春不惜,行乐非所欲。”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诗人感慨青春的珍贵,但同时表明寻欢作乐并非自己的心愿。这两句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时光的珍视,与前文的春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志向。第七、八句:“采芝复采芝,终朝不盈掬。”诗人描绘了自己采摘灵芝的情景,“终朝不盈掬”表明一整天采到的灵芝都没有装满一捧,暗示了美好事物的难得。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得到,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第九、十句:“大风从何来,奇响振空谷。”描绘了大风呼啸、山谷回响的壮观景象。“大风从何来”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奇响振空谷”则生动地表现出了声音的巨大和震撼力,营造出一种雄浑、神秘的氛围,也可能暗示着时代的动荡和变幻,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后两句:“我马何玄黄,息我西山麓。”以马的疲惫和休息作结,“我马何玄黄”形象地描绘出马的疲惫不堪,“息我西山麓”则表明诗人在西山的山脚下让马休息。这不仅暗示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疲惫不堪,也需要暂歇,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上一篇:宋·文天祥《至扬州》
下一篇:宋·文天祥《翠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