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渐近鹊桥时":银河逐渐靠近传说中鹊桥相会的时节,
"一夜风吹斗柄移":一夜秋风拂过,北斗七星的斗柄悄然转动移位。
"金井梧桐元未觉":水井边的梧桐树,还未察觉到秋意降临,
"画廊蟋蟀已先知":彩绘走廊里的蟋蟀,却已率先感知到初秋的气息。
"青灯耿耿还相伴":青油灯芯明亮闪烁,依旧陪伴着孤寂之人,
"白发萧萧只自悲":满头白发稀疏纷落,唯有独自悲叹岁月与身世。
"犹胜玉门关外客":自己的境遇终究胜过玉门关外的征人,
"卧听沙雁数归期":他们只能卧在边塞,听着沙地上大雁的鸣叫,默默数算归乡的日期。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天河渐近鹊桥时,一夜风吹斗柄移”借天文意象写新秋时令。“天河渐近鹊桥”,关联七夕传说,暗示初秋时节(七夕临近),赋予季节浪漫的文化色彩;“一夜风吹斗柄移”,以北斗斗柄转向的自然现象,凸显时光流转、季节的变换。两句从宏观天象切入,简洁勾勒出新秋初始的景象。颔联“金井梧桐元未觉,画廊蟋蟀已先知”聚焦庭院物候,运用感知对比。“金井梧桐元未觉”,写水井边的梧桐树,仍未察觉秋意,维持着夏日的“不觉”状态;“画廊蟋蟀已先知”,绘走廊里的蟋蟀,率先感知到初秋气息,开始鸣叫。以梧桐的“未觉”衬蟋蟀的“先知”,细腻呈现新秋降临的微妙过程——细微生命更早捕捉到季节异动,从侧面烘托初秋悄然到来的氛围,也暗含对自然物候敏锐观察的趣味。颈联“青灯耿耿还相伴,白发萧萧只自悲”转入诗人自身情境。“青灯耿耿还相伴”,深夜里青油灯光明亮,却只剩孤灯与诗人相伴,“耿耿”既状灯烛摇曳,也映诗人孤寂心境;“白发萧萧只自悲”,满头白发稀疏纷披,诗人独自悲叹。“青灯”与“白发”并置,以景衬情,将暮年的孤独、岁月流逝的哀伤,融入简洁画面,情感转向自我悲怀,深化了情感。尾联“犹胜玉门关外客,卧听沙雁数归期”运用对比衬托。诗人自比“犹胜”玉门关外的征人—边关将士只能卧于塞外,听着沙地上大雁鸣叫,默默数算归乡日期。看似自我宽慰,实则将个人孤寂与征人的漂泊无依对比,在“胜”的表述中,暗含对征人的深切同情,及对家国边防、民生离乱的隐忧,使“新秋悲怀”上升到对天下苍生的关怀。
上一篇:宋·陆游《寺居睡觉》
下一篇:宋·陆游《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