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北犬吠迎归航":北屋旁的狗儿吠叫着迎接归船,
"老翁待儿据胡床":我这老头坐着胡床盼儿回还。
"碧云忽起欲吞日":青云忽然涌起似要吞掉白日,
"黄叶自凋非霣霜":黄叶自然凋零并非遭了霜寒。
"十风五雨岁则熟":若风调雨顺年成就会丰收满,
"左餐右粥身其康":粗茶淡饭也能让人身康体安。
"岂无深谷结茅屋":难道没有深谷可结茅屋居住,
"父子读易消年光":只愿与儿共读《易经》消磨华年。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分段赏析
首句“舍北犬吠迎归航”此句以声景起笔,“舍北”点明方位,“犬吠”以动物声响打破寂静,“迎归航”则将犬吠拟作迎接归船的情态。陆游以乡野常见的“犬吠”意象切入,既写实家中犬只对主人归来的敏感,亦暗含“柴门闻犬吠”的归乡暖意,为“待儿”主题铺垫生活化场景。 次句“老翁待儿据胡床”直叙待子情态:“老翁”自指,“据胡床”谓坐于交椅之上。“据”字见安稳之态。陆游以“老翁”自称,胡床闲坐的日常图景中,透出舐犊情深的质朴温情。 第三句“碧云忽起欲吞日”转写自然景象:“碧云”状云层厚重,“忽起”言天气突变,“欲吞日”以拟人笔法写乌云遮日之态。此句表面写湖上风云变幻,实则暗含时光流转的紧迫感——暮色将至而子未归,“欲吞日”的动态描写中,隐约可见待儿心切的焦灼感。 第四句“黄叶自凋非霣霜”以物候映衬心境:“黄叶自凋”谓落叶自然飘零,“非霣霜”强调非因霜寒而凋。陆游以“自凋”的从容,对照上句“碧云吞日”的急促,在“霜凋”与“自凋”的对比中,暗喻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亦为下片农耕生活的铺写作过渡。 第五句“十风五雨岁则熟”化用《论衡》“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的典故,“十风五雨”谓风调雨顺,“岁则熟”直言丰年之望。诗句从自然景象转向农耕理想,以典入诗却不失通俗,既见陆游对民生的关切,亦借“熟”字传递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第六句“左餐右粥身其康”以饮食细节写生活态度:“左餐右粥”状饮食简朴,“身其康”谓粗茶淡饭亦能安康。“左”“右”二字以方位代指日常饮食,口语化表达中透着知足常乐的达观。陆游将物质需求简化为“餐粥”,与“身康”形成因果关联,暗含对仕途浮华的疏离。 第七句“岂无深谷结茅屋”以反问启隐逸之思:“岂无”言并非没有,“深谷结茅屋”勾勒归隐图景。此句打破前片写实基调,以虚拟场景追问生存选择——“岂无”的语气中,既有对现实束缚的无奈,亦含对遁世生活的憧憬。 第八句“父子读易消年光”以天伦与典籍收束全篇:“父子读易”绘共读《易经》的画面,“消年光”谓消磨时光。陆游将“读易”这一文化行为与“父子”亲情结合,“消”字看似平淡,却暗含以典籍消解时光流逝的深意,尽显诗人晚年寄心田园的志趣。
上一篇:宋·陆游《晨雨》
下一篇:宋·陆游《太息四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