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uán
·
·
xiào
huā
jiā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1
chūn
shuǐ
qiān
zhōu
làng
mèng
xié
西
jiào
lái
cūn
xiàng
yáng
xié
jiā
duǎn
qiáng
hóng
xìng
huā
wǎn
yún
zuò
zào
xiē
ér
zhé
huā
àn
shàng
shuí
jiā
tài
kuáng
diān
biān
liǔ
mián
bèi
fēng
chuī
shàng
tiān

译文

春天的河水,延绵千里,孤独的小船在浪中起伏,梦中与西施相伴。醒来时,村中的小巷沐浴在斜斜的夕阳里。有几户人家,矮墙后绽放着红色的杏花。傍晚的云彩酝酿出些许细雨。(有人)去采摘花朵,岸上是谁家的女子。太过娇憨狂放。笑着望向那边,柳絮,被风吹上了天空。

逐句剖析

"春水":春天的河水,

"千里":延绵千里,

"孤舟浪起":孤独的小船在浪中起伏,

"梦携西子":梦中与西施相伴。

# 西子:即越国美女西施,此借指意中人。

"觉来村巷夕阳斜":醒来时,村中的小巷沐浴在斜斜的夕阳里。

# 觉来村巷夕阳斜:“觉来”三句:醒来但见夕照村巷,红杏出墙。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觉来:醒来。

"几家":有几户人家,

"短墙红杏花":矮墙后绽放着红色的杏花。

# 短墙:矮小的墙。

"晚云做造些儿雨":傍晚的云彩酝酿出些许细雨。

# 晚云做造些儿雨:晚来小雨初过,岸边少女折花而去。些儿雨:一点点小雨。

"折花去":(有人)去采摘花朵,

"岸上谁家女":岸上是谁家的女子。

"太狂颠":太过娇憨狂放。

# 狂颠:此作活泼欢快讲。

"笑那边":笑着望向那边,

# 笑那边:一作“那边”。

"柳绵":柳絮,

# 柳绵:柳絮。

"被风吹上天":被风吹上了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唐河传·效花间体》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收录于《稼轩长短句》中的一首词作。该词效仿晚唐五代“花间体”的婉约词风,展现了辛弃疾在豪放词派之外的多元创作风貌。全词以春日泛舟入梦为开端,巧妙融合梦境与现实,上片描绘携西施同游的绮丽梦境与夕阳村巷的宁静实景,下片则通过折花少女与风中柳絮的生动刻画,展现春日的轻盈与活力。词中巧妙串联春水、杏花、晚云等自然意象,借鉴韦庄疏淡清丽的笔法,使四幅画面层层递进,语言明快简洁。此词既保留了花间体的婉约柔美,又融入了辛弃疾独有的洒脱不羁,体现了其词作风格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词。借春日江景、村巷夕阳、红杏晚云、折花女子和漫天柳绵等景象,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意趣的春日画面,营造出活泼灵动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上片“春水,千里,孤舟浪起。”以三个短句勾勒景象,“春水”“千里”展现春日江水的辽远,“孤舟浪起”添动态,语言凝练,用白描手法营造出开阔又带些许孤寂的画面,奠定词的春日基调。“梦携西子。觉来村巷夕阳斜。”写梦中与西子相伴的浪漫,醒来却见村巷夕阳西下,一虚一实对比,将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宁静相衬,流露出梦醒后的淡淡怅惘,过渡自然。“几家,短墙红杏花。”聚焦村巷细节,“几家”显村落的稀疏,“短墙红杏花”以杏花的明艳点缀,色彩鲜明,从远景转入近景,让画面更具体,充满春日生机与生活气息。下片“晚云做造些儿雨。”写晚云酝酿出细雨,“些儿”显雨之细微,用拟人手法赋予晚云主动性,生动表现春日天气的灵动变化,为下文场景铺垫。“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勾勒女子折花的身影,“折花去”见其活泼,“谁家女”带好奇,简笔勾勒便让人物鲜活起来,增添生活情趣,使画面更富动感。“太狂颠。笑那边,”描绘女子的情态,“狂颠”显其娇憨不羁,“笑那边”传其神韵,以简练语言捕捉瞬间神态,生动传神,尽显少女的天真烂漫。“柳绵,被风吹上天。”以柳絮飘飞作结,“柳绵”呼应春日,“吹上天”写其轻盈,画面灵动,余韵悠长,暗含对这春日闲趣的欣赏与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乌夜啼·江头醉倒山公》

下一篇:宋·辛弃疾《卜算子 其一 饮酒败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