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吾家苍壁小":不要笑我家苍壁小,
"棱层势欲摩空":其势险峻欲上摩青天。
# 棱层:山石高险貌。
"相知惟有主人翁":只有主人翁了解。
"有心雄泰华":有心与名扬天下的秦山、华山争雄,
# 雄泰华:象泰山、华山一样地雄奇。
"无意巧玲珑":无意追求小巧玲珑。
# 巧玲珑:小巧玲珑,小而灵巧、精致。玲珑:精巧的样子。
"天作高山谁得料":上天造物谁理解,
# 天作高山谁得料:苍壁是老天造就,不是人可以料想的。天作高山:《诗》:“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解嘲试倩扬雄":唯有请杨雄来解啊。
# 扬雄:字子云,在长安时仕宦不得意,曾闭门著书,作有《解嘲》。,试倩:试请。倩:请。
"君看当日仲尼穷":你看孔子生时也不得意。
# 穷:贫穷潦倒。不得志。,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从人贤子贡":信奉只有贤弟子子贡,
# 从人贤子贡:《论语》:“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孔子的贤弟子。
"自欲学周公":但仍坚持周公之道,终成千古一圣。
# 自欲学周公:《论语》:“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武王死,辅佐成王,称周公,是孔子所仰慕的圣人。
"苍壁初开":我的苍壁刚开辟出来,
# 苍壁:辛氏《千年调》序云:“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传闻过实":外面传说过了头。
# 过实:言过其实。
"客有来观者":有些慕名来观赏的客人,
"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满以为它会象积翠岩、清风峡、岩石山、玲珑山那样幽胜可观。
# 岩石玲珑:岩石山、玲珑山。《直斋书录解题》:“何氏山庄次序本末一卷,尚书崇仁何同叔撰。其别墅曰‘三山小隐’。三山者,浮石山、岩石山、玲珑山,其实一山也。”,清风:清风峡。,积翠:积翠岩。,意:认为。
"既见之":等到见到了,
"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谁知只是这么一副高峻的样子而已,
# 而止:而已。,突兀:高耸的。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突兀而已。”,独为是:仅仅是。
"大笑而去":于是都大笑而去。
"主人戏下一转语":我这当主人的姑且为客人的评论下一个转语,
# 转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说法而有所变化。
"为苍壁解嘲":为苍壁解说,以免嘲笑。
# 解嘲:受人嘲笑时自己找个理由辩解。扬雄《解嘲》:“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怀词。词人描绘了苍壁的不俗,借对苍壁有心争雄高山、无意取悦流俗的赞美,体现了自己身在山林却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表达了不媚世俗、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怀。
2. 写作手法
象征:苍壁“虽小而高,虽陋而雄”,词人借苍壁象征自身倔强傲岸的人格;“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更是以苍壁有心与泰山、华岳争雄,无意取媚流俗,象征自己高洁不凡的品格,借物明志,展现虽时运不济却雄心不减。托物言志:上片中,词人将苍壁作为寄托,它虽出身乡野、外表平凡,却“欲与天公试比高”,有着突兀峻拔之势。词人以苍壁自比,直言是其知己,借苍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的特性,表明自己虽身处困境,却胸怀壮志、不愿迎合世俗,坚守高洁品格的心志,将内心的豪情与抱负借苍壁抒发出来。比喻:“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苍穹”,把苍壁比作有凌云之志的勇士,即便身形渺小,气势却如要与苍穹相摩,形象地展现苍壁高耸、不凡的态势,借此比喻词人自己,虽身处困境,却有着不向命运低头、壮志凌云的精神;“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将苍壁比作胸怀大志、不屑谄媚的君子,以之喻人,凸显词人高洁傲岸、不流于世俗的品格。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对苍壁予以颂扬,极力夸赞它那突兀、峻峭挺拔的不凡气势。开篇两句恰似诗序里提及的“转语”,巧妙承接他人的嘲讽并予以有力回击,仿佛在正告那些轻视之人:千万别以势利眼光看待这生于乡野、名不见经传的小小苍壁,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身形虽小却有高耸云霄之态,模样虽质朴简陋却透着雄浑气魄,仿若有着“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劲头。紧接着第三句,词人更是直言自己乃苍壁的知音,言下之意,苍壁展现出的雄姿,实则是词人自身倔强不屈、傲岸高洁人格的鲜明映照。“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两句,进一步为苍壁赋予了高洁卓异的品格,表明它胸怀壮志,一心想要与声名远扬的泰山、华岳一较高下、争雄竞胜,却丝毫没有刻意雕琢、装扮得精致小巧,去迎合世俗喜好的念头。这般借助外物表明心志的写法,与唐代李白在《与韩荆州书》里“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那种直抒胸臆的坦率表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由这些象征、比喻的运用,清晰地展现出当下作者尽管时运不佳、困居山林,但其壮志豪情丝毫未减。至此,苍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已然被剖析得淋漓尽致。下片以“天作高山谁得料”一句实现文意的陡然转折,畅快抒发自身的政治抱负与情怀。“天作”这两句,本质上是讲时代孕育出一批心怀家国、济世救民的高洁之士,然而世俗眼光短浅,无法理解、赏识他们的卓越风姿,所以有必要阐明心志、表明主张,以防遭受误解,此即所谓“解嘲”之意。第三句,词人借孔子在世时历经的诸多坎坷磨难来自我宽慰,实则是在含蓄地抒发内心的愤懑不平,阐明从古至今,贤能之才大多命运多舛。结尾两句,词人立下宏愿,要以孔子的高徒子贡为榜样,追随周公的伟大事业——说到底,就是渴望依据儒家勾勒的美好理想蓝图,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助力宋朝走向复兴昌盛。诚然,作者的这些想法受限于所处的历史时期与阶级属性,在现实中难以达成;但他身处赋闲境地,却依然心系国家大事,足以见得他那深沉且炽热的爱国热忱。
# 托物写意,构思新颖,其表现艺术也是颇具魅力,逗人喜爱的。
不详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高海夫《辛稼轩姜白石词选注》
上一篇:宋·辛弃疾《丑奴儿·和陈簿》
下一篇: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秋水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