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běi
shān
chuī
sòng
cán
chūn
nán
jiàn
zhāo
lái
绿
yìng
rén
zuó
xìng
huā
hún
jiàn
yīng
suí
shuǐ
dào
jiāng
bīn

译文

北山吹来的雨,送走了残余的春光,南涧的清晨,满眼绿意映照着人。昨天还在的杏花,如今全不见了踪影,想来,它们该是随着流水,漂到江边去了吧。

逐句剖析

"北山吹雨送残春":北山吹来的雨,送走了残余的春光,

# 山:张本作风。

"南涧朝来绿映人":南涧的清晨,满眼绿意映照着人。

# 绿:龙舒本作渌。

"昨日杏花浑不见":昨天还在的杏花,如今全不见了踪影,

"故应随水到江滨":想来,它们该是随着流水,漂到江边去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暮春》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暮春景物变化展现自然时序流转。首句以“北山吹雨”点出春将逝去,次句写“南涧朝绿”显生机延续,形成残春与新绿的对照;后两句聚焦杏花,由“昨日可见”到“今日无踪”,推测其“随水到江滨”,暗含对美好易逝的轻淡感慨。全诗以实景为基,融观察与想象,于平实中见自然理趣,体现宋诗即物观理的特点,情感含蓄,不作刻意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前句以“北山吹雨”点明暮春时节的气候特征,春风裹挟细雨,仿佛在送别即将逝去的春天,“送残春”三字直接点题,既写出春尽的自然时序,又略带萧瑟之感。后句转写南涧景色,清晨的山涧旁,草木葱茏,绿意浓郁得仿佛能映照出人的身影。“残春”的凋零与“绿映人”的生机形成对照,既显暮春的过渡性特点,又暗示自然生机并未因春尽而断绝,绿色成为此时节的主导意象,画面由稍显沉郁转向清新。后两句“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前句聚焦杏花这一暮春物象,“昨日”与“今日”的时间差,凸显变化之速,昨日或许还点缀枝头的杏花,今日已全然消失,不着“落”字而暗写花谢,暗含对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轻淡惋惜。后句则以推测收束,诗人想象杏花大概是随着流水漂向了江滨。这一推测并非刻意抒情,而是贴合暮春雨后水流渐盛的实景,既呼应前文“吹雨”的背景,又以“随水而去”的轻盈感消解了花谢的沉重,让消逝的过程显得自然妥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登中茅公》

下一篇:宋·王安石《陶缜菜示德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