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写清浅景":出山的时候描绘那清澈浅淡的景致,
# 清浅:张本作潺溪。
"归穿苍翠阴":归来的时候穿行在一片苍翠的绿荫之中。
"平头均楚制":头上戴着的平头帽子是依照楚地的样式制作的,
# 平头:奴仆。
"长耳嗣吴吟":骑着的毛驴发出的叫声仿佛延续着吴地的吟唱。
# 长耳:指驴。
"暮岭已佳色":傍晚时分的山岭已经呈现出美妙的色彩,
"寒泉仍好音":清寒的泉水仍然发出悦耳的声音。
"谁同此真意":有谁能和我一同领会这其中的真正意趣呢,
"倦鸟亦幽寻":就连疲倦的鸟儿也在这幽静的山林中寻觅着(属于它的乐趣)。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通过描绘出山、归途中及暮岭、寒泉等景色,抒发对山水的喜爱之情。细节描写:“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对帽子样式和平头驴叫声这些细节描写,使诗歌富有生活气息,侧面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的状态。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简单直白地交代出山赏景和归时穿林的行程,展现出山的清新与山林的幽静。“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这两句从服饰和坐骑的声音入手,帽子是楚地样式,驴叫声像吴地吟唱,为山行增添别样趣味。“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着重描写傍晚山岭的美丽色彩和寒泉悦耳的声音,一视觉一听觉,将山林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诗人发出感慨,无人能懂自己对山林意趣的感悟,就连倦鸟也同自己一样在寻觅这山林幽趣,进一步深化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与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