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才业自超群":谢安的才能和功业本就超出众人,
"误长清谈助世纷":却因长期沉迷清谈而加剧了世事的纷乱。
"秦晋区区等亡国":秦国和晋国同样走向了灭亡,
"可能王衍胜商君":难道王衍能胜过商鞅吗。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诗歌指出谢安才能出众,却因沉迷清谈,加剧了世事纷乱。通过对比秦晋的灭亡,质疑王衍是否胜过商鞅。表面批判谢安、王衍等人清谈误国,实则表达了诗人对北宋士大夫空谈不务实风气的指责与不满。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谢安有超群才业却因清谈加剧世事纷乱,与商鞅对国家的实际贡献形成对比,突出清谈误国的危害。借古讽今:借对谢安、王衍等古人清谈误国事迹的议论,讽刺北宋士大夫空谈不务实的风气,以古喻今,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谢安才业自超群”:从形象角度,点明谢安才能和功业超群。在内容主题上,为后文转折做铺垫,突出反差。“误长清谈助世纷”:“误”“长”为诗眼,精炼地指出谢安因长期沉迷清谈,导致世事更加纷乱,表达了诗人对清谈误国行为的批判。“秦晋区区等亡国”:运用概括性语言,将秦晋的灭亡相提并论,从内容主题上强调清谈对国家的严重危害。“可能王衍胜商君”:使用反问的表达技巧,通过将空谈的王衍和实行改革的商鞅对比,突出对空谈误国的批判,以及对务实治国的推崇。
上一篇:宋·王安石《望淮口》
下一篇:宋·王安石《园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