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zhōng
shān
guī
wēi
míng
dào
jiā
gāng
bàn
huáng
qīng
nóng
xīn
zhī
shuǐ
wèi
kàn
yún
chē
tíng
bēi
zāi
zuò
láo
jiǔ
nán
wéi
tīng
ér
guān
xián
xìng
shì
běi
chuāng
zhěn
diàn
fēng
líng
líng
shí
huā
yōng
cuì
gài
làng
niǎo
xuě
qiān
pīng
tíng
shuí
néng
mián
gòng
qiū
gǎng
suī
qiǎn
yáng
líng

译文

钟山独自归来,细雨朦胧,稻田夹着山冈,半黄半青。疲惫的农夫心知雨水不足,望着云彩,靠着木车不停留。可悲啊,劳作也已很久,傍晚的歌声如哭泣,难以入耳。而我官务清闲幸好无事,北窗下枕着竹席,凉风清爽。此时荷花簇拥着翠绿的叶盖,细浪戏耍着水花,如千万美人轻盈。谁能斜靠着共赏这乐趣,秋日港湾虽浅,却可泛船游览。

逐句剖析

"钟山独归雨微冥":钟山独自归来,细雨朦胧,

"稻畦夹冈半黄青":稻田夹着山冈,半黄半青。

"疲农心知水未足":疲惫的农夫心知雨水不足,

# 疲:张本作陂。

"看云倚木车不停":望着云彩,靠着木车不停留。

"悲哉作劳亦已久":可悲啊,劳作也已很久,

"暮歌如哭难为听":傍晚的歌声如哭泣,难以入耳。

"而我官闲幸无事":而我官务清闲幸好无事,

"北窗枕簟风泠泠":北窗下枕着竹席,凉风清爽。

"于时荷花拥翠盖":此时荷花簇拥着翠绿的叶盖,

"细浪嬲雪千娉婷":细浪戏耍着水花,如千万美人轻盈。

"谁能欹眠共此乐":谁能斜靠着共赏这乐趣,

# 眠:原作眼,据张本改。

"秋港虽浅可扬舲":秋日港湾虽浅,却可泛船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独归》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题材围绕乡村场景展开,前半部分描绘了雨中钟山附近,农民因缺水而不停劳作,歌声悲戚的画面;后半部分转向自身闲居之景,写北窗纳凉、荷花盛开的惬意。诗歌将农民的辛劳与自身的闲适相对照,既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流露出悠闲的心境。语言质朴自然,风格偏向现实,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与个人闲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乡村诗。诗歌前半部分描绘了雨中钟山附近,农民因缺水而不停劳作,歌声悲戚的画面;后半部分则转向自身闲居之景,刻画了北窗纳凉、荷花盛开的惬意场景。既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自身悠闲的心境。

2. 分段赏析

“钟山独归雨微冥,稻畦夹冈半黄青”,开篇描绘了诗人独自返回钟山时的情景。细雨蒙蒙中,冈峦间的稻田一半黄一半青,色彩分明,勾勒出乡村雨后的朦胧与生机,为全诗奠定了乡村场景的基调。“疲农心知水未足,看云倚木车不停”,聚焦劳作的农民,他们因缺水而心系农事,倚着木车不停观望云彩,盼望着雨水,“疲”字点出农民的辛劳,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悲哉作劳亦已久,暮歌如哭难为听”,进一步抒发对农民的同情,长久劳作让他们疲惫不堪,傍晚的歌声如哭泣般令人心酸,直白的抒情中满是悲悯。“而我官闲幸无事,北窗枕簟风泠泠”,笔锋一转,写自身处境。官务清闲,在北窗下枕着竹席,感受清凉的风,与农民的辛劳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闲适之感。“于时荷花拥翠盖,细浪嬲雪千娉婷”,描绘眼前美景,荷花如翠绿的车盖簇拥,细浪拍打着水花,像千万个姿态柔美的女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赋予荷花与波浪灵动之美,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秀丽。“谁能攲眠共此乐,秋港虽浅可扬舲”,以问句作结,抒发对当下闲适之乐的享受,即便秋港水浅,也愿驾船畅游,传递出悠然自得的心境,与前文农民的悲苦形成对照,深化了诗歌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崔左藏之广东》

下一篇:宋·王安石《望淮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