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豪华空处所":六代时期,金陵古城何其繁华,
"金陵王气黯然收":现在却成了空荡荡的地方,没有一点昔日王者之气。
# 黯:原作漠,据龙舒本改。,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金陵的祥瑞之气。
"烟浓草远望不尽":江面上雾霭沉沉,杂草丛生一直到望不到尽头的远方,
"物换星移度几秋":从繁华到黯淡落寞,物换星移,多少个春秋岁月已流逝而去。
# 物换星移: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和世事的变化。
"至竟江山谁是主":想当初为江山而竞谁主沉浮的时候,兢兢业业艰苦奋斗,
"却因歌舞破除休":而坐拥江山的后代君王却耽于享乐,歌舞升平,最终导致国破人亡。
"我来不见当时事":这些历史上的事情已经烟消云散,我不能亲眼见到,
"上尽重城更上楼":在哀叹中,我登上最高的城楼。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品以金陵为切入点,描绘六代豪华终成空、金陵王气消散的景象,通过“物换星移”的时空转换,展现历史沧桑巨变;同时借“歌舞破除休”等内容,深刻总结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在怀古中融入对朝代兴衰的深沉思索,将历史感慨与鉴戒之意融于诗中。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六代豪华”往昔的鼎盛繁华与当下“空处所”的空寂萧索进行对照,通过情境上的强烈反差,凸显金陵从繁荣走向衰颓的变迁轨迹,加深历史兴衰更迭的沧桑氛围营造。借代:以“物换星移”中自然景物的更迭变化,巧妙借代时光的持续流逝与朝代的交替兴替,在含蓄凝练的表达里,勾勒出历史逐步演进的轨迹。咏史抒怀:紧扣金陵历史展开书写,深度提炼“歌舞破除休”背后荒淫误国的教训,借助怀古这一形式载体,抒发对历史兴衰规律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往昔变迁的深沉慨叹。
3. 分段赏析
《金陵怀古》首联“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以“六代豪华”与“空处所”对比,直陈金陵昔日繁华消散、王气不再的沧桑巨变,奠定怀古基调;颔联“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借“烟浓草远”的苍茫景致,结合“物换星移”的时空转换,含蓄展现岁月流逝与朝代更迭的历史厚重感;颈联“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以追问语气探讨江山归属,直指“歌舞”荒淫导致国破的历史教训,深化主题思考;尾联“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通过“上尽重城”“更上楼”的动作描写,既象征对历史真相的追寻,又暗含对往昔盛景难见的遗憾,将历史感慨与人生怅惘融于登高之举中,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金陵怀古》是宋代王安石写的怀古诗,尽显其文学与政治双重视角的深刻性。诗作以对比手法凸显金陵从“六代豪华”到“王气黯然”的兴衰巨变,借“烟浓草远”的苍茫景致烘托历史沧桑,又以“物换星移”“歌舞破除休”等句剖析朝代更迭本质,直指荒淫误国的历史教训。语言沉郁凝练,将景物描写与历史哲思交融,既展现对时光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也透露出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作为宋代怀古诗的佳作,其以景寓情、借古鉴今的艺术手法,彰显了王安石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度思考,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意义,是其作品中融艺术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代表。
上一篇:宋·王安石《扬子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金陵即事三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