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六代战血埋":六朝的战争鲜血掩埋在土地里,
"双阙尚指山崔嵬":仅剩宫阙残迹仍指向高峻的山峦。
"当时君臣但儿戏":当时的君臣把战争当作儿戏,
"把酒空劝长星杯":举着酒杯徒然劝饮,对着彗星干杯。
"临春美女闭黄壤":临春阁的美人早已埋入黄土,
"玉枝自蕊繁如堆":玉树枝头空自堆叠繁茂的花朵。
# 自:张本作白。
"后庭新声散樵牧":后庭花的乐声消散在樵夫牧童之间,
# 散:张本作变。
"兴废倏忽何其哀":朝代的兴盛与衰亡如此迅速,多么悲哀。
"咸阳龙移九州坼":咸阳帝王易位九州分裂,
"遗种变化呼风雷":残留的势力变化如龙,能呼风唤雨。
"萧条中原砀无水":中原一片萧条,砀山干涸无水,
"崛强又此凭江淮":倔强的势力依然凭借江淮割据。
# 此:张本作欲。
"广陵衣冠扫地去":广陵的士大夫们扫清土地,
"穿筑陇亩为池台":掘穿农田修筑池台楼阁。
# 筑:张本作凿。
"吴侬倾家助经始":吴地百姓倾尽家财助建宫室,
"尺土不借秦人筛":一寸土地都不借给北方人。
"珠犀磊落万艘入":珠宝犀角堆积如山,万艘货船驶入,
"金璧照耀千门开":黄金美玉光辉闪耀,千座门户敞开。
"建隆天飞跨两海":宋朝建立,天命所归,疆域跨越两海,
"南发交广东温台":向南开发到交州、广东、温州、台州。
"中间嶪嶪地无几":中间山势高耸貌的地方寥寥无几,
"欲久割据诚难哉":妄想长久割据实在艰难。
"灵旗指麾尽貔虎":军旗指挥下全是猛虎般的战士,
"谈笑力可南山排":谈笑间力能推倒南山。
"楼船蔽川莫敢动":高大的战船遮蔽江面,无人敢轻举妄动,
"扶伏但有谋臣来":匍匐投降的唯有谋臣前来。
"百年沧洲自潮汐":百年沙洲任凭潮涨潮落,
"事往不与波争回":往事已去,无法与波浪抗争让它回转。
"黄云荒城失苑路":黄云笼罩荒城湮没御苑路径,
"白草废畤空坛垓":白草丛生废弃的祭坛,空旷的台基一片荒凉。
"使君新篇韵险绝":您的新诗用韵险峻奇绝,
"登眺感悼随嘲咍":登高怀古感慨随戏谑而生。
"嗟予愁惫气已竭":可叹我愁苦疲惫才气枯竭,
"对垒每欲相劘挨":每欲与您诗作交锋切磋。
"挥毫更想能一战":挥笔写作再想与您一较高下,
"数窘乃见诗人才":多次被你难住,才看出你的诗才高超。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通过刻画六朝战事遗存,巍峨双阙与残存衣冠映衬历史兴衰。诗中“长星杯”意象暗示天命轨迹,结句登高远眺收尾,流露对征伐往事的深沉感慨。
2. 分段赏析
首四句“干戈六代战血埋,双阙尚指山崔嵬。当时君臣但儿戏,把酒空劝长星杯”,以“干戈六代”起笔,总括六朝战乱纷争,尸骨埋于血土,“双阙”指残留宫阙仍指向崔嵬山峦,暗示历史遗迹犹存。后两句以“儿戏”讽喻君臣昏聩,借“劝长星杯”典故《世说新语》载彗星现为亡国之兆,批判统治者沉溺享乐、无视国运衰微的荒唐,语言犀利而沉痛。次四句“临春美女闭黄壤,玉枝自蕊繁如堆。后庭新声散樵牧,兴废倏忽何其哀”,描写陈朝覆灭,以“临春美女”葬于黄土、“玉枝自蕊”喻昔日繁华如花堆却终成枯骨,意象凄艳,写《后庭花》亡国之音流散于樵夫牧童间,慨叹兴亡瞬息。四句通过宫廷奢靡与荒芜现实的对比,揭示政权更迭的必然悲剧。中段八句“咸阳龙移九州坼,遗种变化呼风雷。萧条中原砀无水,崛强又此凭江淮。广陵衣冠扫地去,穿筑陇亩为池台。吴侬倾家助经始,尺土不借秦人筛。”转写五代十国至宋初历史。“咸阳龙移”喻朝代更迭如龙徙致九州裂变,“遗种”指南唐李昪崛起江淮,“萧条中原”四句,以砀山无水喻中原凋敝,反衬江淮割据势力倔强,广陵士族南逃后毁田筑台,吴人倾家助建宫室,凸显地域割据的畸形繁荣。“珠犀磊落万艘入,金璧照耀千门开。建隆天飞跨两海,南发交广东温台。中间嶪嶪地无几,欲久割据诚难哉”六句,铺陈南唐财富:珠犀金璧通过万艘商船输入,千门宫殿金碧辉煌;而宋太祖“建隆天飞”统一南北,交广、温台尽归版图,嶪嶪之地无多,直言割据难久。此段以夸张笔法渲染盛衰,暗含历史规律不可逆的深意。后续八句“灵旗指麾尽貔虎,谈笑力可南山排。楼船蔽川莫敢动,扶伏但有谋臣来。百年沧洲自潮汐,事往不与波争回。黄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废畤空坛垓”,颂宋初统一伟业,前四句以“灵旗指麾”喻宋军如貔虎雄师,谈笑间力排南山;楼船蔽江令敌胆寒,降臣匍匐归顺,凸显宋朝威势。“百年沧洲”四句急转,百年潮汐淘尽往事,唯余“黄云荒城”“白草废坛”的荒芜之景,以空寂苍凉的意象收束历史叙事,形成壮阔与荒凉的强烈反差。尾六句“使君新篇韵险绝,登眺感悼随嘲咍。嗟予愁惫气已竭,对垒每欲相劘挨。挥毫更想能一战,数窘乃见诗人才”,回归酬和主题。“使君”指王微之,赞其新诗用韵险绝,登高怀古感伤时势;“嗟予”四句自叹愁惫才竭,却欲与友诗战,以“数窘见才”反衬诗人愈挫愈勇的创作精神。末句点明酬和本意,困境中挥毫较技,方显诗人才情,呼应题目“对垒”之趣。
上一篇:宋·王安石《叹息行》
下一篇:宋·王安石《怀张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