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行晼晚":春天即将过去,
"春意剩芳菲":但春意依然浓郁,芳菲满目。
"曲水应修禊":曲水边应该举行修禊仪式,
"披香未试衣":但我还没有换上香衣。
"雨花红半堕":雨中落花半残,红色的花瓣纷纷坠落,
"烟树碧相依":烟雾笼罩的树木与碧绿的枝叶相互依偎。
# 碧:张本作绿。
"怅望梦中地":我惆怅地望着梦中的地方,
"王孙底不归":友人为什么还不归来呢?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首联:“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诗人开篇点明暮春时节,春天的时光即将结束,但春意依然浓郁,芳菲满目。这里既描绘了暮春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对春光的珍惜。颔联:“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曲水”指古代修禊(祭祀)的场所,诗人提到曲水边应举行祭祀仪式,但自己尚未穿上新衣。“披香未试衣”暗示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颈联:“雨花红半堕,烟树碧相依。”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雨中落花半残,烟雾笼罩的树木与碧绿相依。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即将过去时的凄美与宁静。尾联:“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诗人以“怅望梦中地”表达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王孙底不归”则流露出对友人或故人的思念,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无法挽回的遗憾。
上一篇:宋·王安石《即事五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答俞秀老》